6岁女童误吞7颗磁力珠险致胃穿孔,
“益智玩具”竟成“夺命玩具”
6岁女孩误吞磁力珠就诊
4月19日,家住雨湖区的6岁的女童甜甜在客厅玩耍时,竟把一串磁力珠吞进了肚子。本来家人见甜甜并没有什么不适,就想着等磁力珠排出来。可到了第二天,磁力珠压根没排出来,甜甜的父母这才在4月20日上午带着她到湘潭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
CT检查显示,甜甜胃内竟有7颗磁力珠并吸附成环状,虽暂时未对胃壁造成严重损伤,但是,磁力珠一旦随消化进入肠道,极可能因强力吸附引发肠穿孔、肠梗阻甚至感染性休克,情况万分危急!
“必须立即取出,不然磁力珠掉进小肠就麻烦了!”接诊患儿的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刘浪当机立断,为孩子完善相关检查,并紧急为甜甜开启绿色通道,实施消化道异物取出术。
2分钟顺利“锁”住6颗磁力珠
面对甜甜胃内紧密吸附的磁力珠环,传统异物钳可能会因施力不均导致磁珠滑脱或胃黏膜损伤。刘浪与护士文永红选择了一种更“温柔”的武器——内镜专用异物网兜。术中,刘浪迅速操控胃镜精准定位,文永红则配合使用异物网兜将可旋转网兜通过胃镜通道精准送至磁力珠环外侧,缓缓展开后360°包裹住整个磁环。随着网兜轻柔回拉,7颗磁力珠被牢牢“锁”在网兜内,一次性完整拖出体外,全程仅用2分钟!术后复查显示,甜甜的胃黏膜完好无损,避免了磁力球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
医生提醒
磁力珠又叫巴克球,是一种强磁性小球玩具,同时也是消化道危险异物。因造型多变、色彩鲜艳,不少商家给其冠名为“益智玩具”,所以其危险性经常被家长忽视。磁力珠因磁性极强,若误吞多枚,极易在肠道内相互吸引,压迫肠壁导致缺血、坏死甚至穿孔。一旦磁力珠穿透胃肠壁,可能引发腹腔脓肿、脓毒血症,死亡率高达5%-15%。
医生提醒,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若发现孩子出现异常腹痛、持续呕吐或拒食,务必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孩子是否接触过小颗粒玩具。另外,磁力珠适合14岁以上人群使用,家长应避免让幼儿接触,一旦发现误吞应立即就医。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儿童误吞磁力珠后可能仅表现为轻微腹痛,24小时内是内镜取出的最佳窗口期;48小时内可能突然恶化,出现呕吐、高热,让家长误以为是普通胃肠炎。
欢迎转发点赞
文字 | 文永红、杨霜
编辑 | 杨霜
审核 | 彭秋香
预约电话:58214922 危重症转诊电话:5821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