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洁娣夫妻在大棚采摘西红柿

今年34岁的徐洁娣是淮北市杜集区初园果蔬种植家庭农场的农场主。

大学毕业后,她和很多人一样选择到大城市打拼,成为“城里人”,过上“城里”的生活。徐洁娣家一直以种植蔬菜为生,母亲虽然种植经验丰富,但传统种植方式不仅费时费力,经济效益也很难提升,面对新型农业的各种新技术,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次回家探亲,看着日渐消瘦的母亲,她和丈夫毅然决然地选择“逆行”回乡创业。从此,徐洁娣踏上了一条艰苦的“求学之路”。

回乡后,夫妻俩主动参加农技培训,不断汲取各种新型种植知识,学习外地优良农场的先进经验,俩人白天黑夜都“泡”在大棚里探索实践。经过几年的磨练,徐洁娣不但揭帘、盖帘、喷药、施肥等体力活干得得心应手,连点花、疏秧、施肥、病虫害防治等蔬菜管理技术也是样样精通,摸透了各种蔬菜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各种病情适用农药。

一次偶然的机会,夫妻俩在网上看到用红糖、牛奶种植大棚番茄的新技术,随即邀请专家上门授课。番茄需要灌根三次,半个月喷洒过期牛奶一次,牛奶主要起到钝化病毒和补钙的作用。一亩地施洒5斤红糖、250克酵母、凉开水混合物,可以让有益菌快速繁殖,从而有效抑制有害菌生长。另外,酵母菌遇到有机肥发酵能提高地温,起到养根作用。牛奶越过期其发酵效果越好,农作物也越容易吸收。西红柿生长到中后期需要大量微量元素,而红糖、牛奶富含这些元素,作物吸收后植株抗病能力得到加强,不用打杀虫剂,长出来的西红柿色泽艳丽、清爽可口。

日夜呵护终于得到了回报,西红柿刚一上市就受到欢迎。徐洁娣把西红柿晒到了自己的朋友圈,不仅买的人多,回头客也多,这让曾经不理解的种植户认可了徐洁娣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

通过广泛搜集信息,及时了解市场行情,根据市场变化不断更换蔬菜品种,既调剂了茬口,又做到了上市时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樱桃小番茄就是徐洁娣在保持原有传统种植的基础上增加的新品种。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徐洁娣主动和村民们分享果蔬栽培经验,推广新栽培技术、品种,提供针对性的专业指导。在她的鼓励和帮助下,杜集区双楼村共有400余人从事大棚蔬菜种植。现在,大棚蔬菜种植成了双楼村的主打致富项目。特色促增收,特色出效益,徐洁娣的大棚特色种植带领当地愈来愈多的蔬菜种植户走上增收致富路。

同时,徐洁娣身体力行号召身边的青年积极参与村里组织的志愿服务、人居环境整治和爱心捐赠等各项活动。她以实际行动彰显着青年模范带头作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她”力量。2020年其被评为“淮北市巾帼诚信致富带头人”,同年被评为全市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青年致富带头人”;2024年荣获“淮北市青年五四奖章”。

(记者 沈思佳 通 讯 员 张明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