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近年来,在农业农村部大力支持下,河南省紧紧抓住国家粮改饲项目省份的重大机遇,以全株玉米青贮为重点,以牛羊规模养殖为载体,以质量效益提升为目标,不断总结推广增草节粮技术模式,大力实施“秸秆节粮变肉换奶”战略,全省粮改饲工作稳步推进,牛羊产业加快发展,初步走出了一条“以养定种、种养结合”的农区优质草畜发展新路子,草食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不断增强,畜牧业大省地位更加巩固。
深化认识 高站位推进
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改饲工作,连续多年将草食畜牧业发展纳入省委一号文件,从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和确保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的高度予以明确和安排部署。2022年以来,省政府先后制定出台的《河南省肉牛奶牛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关于推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河南省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河南省粮食节约行动实施方案》,均对粮改饲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同时,为加大法治保障,河南省将“鼓励和扶持开发饲草饲料资源”写入2024年新修订的《河南省畜牧条例》,通过法律的形式为粮改饲工作保驾护航。
全省粮改饲试点县由2016年的8个扩大为目前的78个,连续4年稳定在75个以上,粮改饲面积由2016年的32万亩扩大为目前的195万亩,连续4年超额完成部里下达任务量的50%以上。9年来全省试点县累计完成粮改饲面积1158万亩、全株青贮2811万吨,示范带动全省优质饲草发展到400万亩,累计节约饲料粮约1120万吨,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做法。
加大扶持 多政策促进
牛羊等优质草畜发展是粮改饲工作的原动力。河南省自2016年开始将优质草畜作为农业“四优”之一突出来抓;2017年-2021年,省财政连续五年,每年统筹2.5亿元资金专项支持肉牛奶牛产业发展;2022年,出台了基础母牛扩群提质、养牛贷款贴息、母牛政策性保险、现代种业提质、黄河滩区草业带建设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具有河南特色的优质草畜发展政策体系。
河南省统筹使用粮改饲、优质苜蓿发展行动等项目资金,大力发展以兰考县为核心的黄河滩区优质草业带,一方面积极引进首农、蒙牛、现代牧业等奶牛养殖龙头企业,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万头奶牛养殖场5个;另一方面引进田园牧歌、河南合博等优质饲草龙头企业,发展现代化饲草种植基地。目前,滩区优质饲草面积发展到81万亩,年提供优质裹包青贮苜蓿15万吨,实现了“锁风沙、治盐碱、改生态”,为黄河滩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探索。
在国家和省级双重政策的激励引导下,全省牛羊产业加快发展,年出栏千头以上牛场发展到179个、年出栏千只以上羊场发展到705个,全省肉牛、奶牛、羊规模养殖比重分别提升至40%、70%、30%,较2016年提升了17、7、9个百分点,培育了42个养牛大县、41个肉羊大县、18个奶源基地建设重点县和9个滩区草业带重点县,河南草畜互促、草畜两旺的态势更加明显。
典型引路 高标准推进
河南省积极引导规模养殖场通过流转土地自种或与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签订收购合同等多种方式,大力推进优质饲草料订单生产,积极构建新型种养关系。经初步统计,2024年收贮主体自种和订单收购收贮量占全省全株青贮收贮总量的比重达82%,规模奶牛场已实现全株青贮玉米全覆盖,规模肉牛、肉羊场全株青贮饲喂比例也达到50%以上,粮改饲项目带动农户直接增收约3.9亿元。
武陟县等多个县组织牛羊养殖场户和当地农户签订青贮收购合同,订单收贮率100%,不但保证了青贮的制作质量和饲料供应的稳定,也让当地丰富的农作物及副产品就地转化为饲草料,减少了外购饲草运输费用,同时也降低了晾晒农作物对交通出行的压力和安全问题。
驻马店恒兴合作社是省内最大的专业收贮企业,年收贮量达10万吨以上,一方面提前签订收购合同,组织农户种植专用青贮玉米,统一青贮后销售给养殖场,另一方面从养殖场购买由牛粪制作成的有机肥,统一销售给种植农户替代化肥,养殖场有机肥可抵扣部分青贮玉米款项,有力缓解了养殖场的资金压力。
汝阳县辉煌养殖合作社存栏西门塔尔牛1500多头,年出栏量1000多头,流转周边土地2000余亩种植全株青贮玉米,为肉牛养殖提供饲草保障,并将牛粪加工成有机肥,提供给周边耕地使用,形成了“秸秆青贮—肉牛育肥—有机肥加工—有机农作物种植”的良性循环,年利润达200万元以上,并带动农户年亩均增收500元以上,带动40余名村民务工,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
创新驱动 高科技推进
河南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与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开展牧草技术攻关,《优质苜蓿生产和畜禽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猪饲草型日粮节粮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两个项目先后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聚焦畜牧业发展需求,河南省积极开展苜蓿青贮饲喂奶牛和肉牛草畜配套养殖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推广,优质饲草使用不断增加,大大节约了饲料用粮。
苜蓿青贮饲喂奶牛技术主要是采用国产苜蓿青贮替代进口苜蓿干草,并通过提高青贮苜蓿等优质饲草和低成本杂粕的用量,降低豆粕使用量。河南花花牛农牧公司苜蓿青贮添加量由5%增加到7%,进口苜蓿添加量由4%降低到2%,并在日粮中添加自产燕麦青贮3%替代燕麦干草2%,增加本地花生秧2%,使奶牛饲料成本由87.9元/头降低到78.6元/头,头均降低成本9.3元,公斤奶饲料成本降低0.23元,1000头泌乳牛年可降低成本340万元。
肉牛草畜配套养殖技术主要通过肉牛精准营养和豆粕减量替代,建立优质饲草+秸秆+精料的全混合日粮,实现肉牛养殖节本增效。兰考蓝梦园种养合作社在青年牛、架子牛短期育肥期间,通过棉籽粕、豆粕等搭配使用,降低豆粕在日粮饲草料中的占比,每头节省养殖成本30元,提高肉牛出栏重18.7公斤,养殖效益提高了476元;同时肉牛养殖过程中的粪污经过发酵后,直接还田进行青贮玉米的种植,每亩减少种植施肥成本投入50元,青贮玉米亩产量由2.80吨增至3.50吨,每亩种植综合收益提高了400元。
精细服务 高质效推进
在技术服务上,河南省积极发挥省内高校及科研院所力量,编写了《青贮玉米种植与利用技术手册》《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程》等技术资料。河南省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粮改饲技术服务专家团和省牧草创新联盟技术专家团作用,采取分组分片包干的方式,组织专家深入粮改饲项目县及项目实施单位生产一线,实地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和示范推广。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仅省级举办各类培训班40余期次,培训人员4000余人次。
在质量保障上,河南省首创粗饲料近红外快速检测平台,搭建了苜蓿干草、花生秧等7种近红外快速检测数据模型,联合共建省级饲草质量评价实验室,建立完善了全省饲草质量评价体系——河南省饲草质量评价管理平台,并连续5年举办了饲草质量评鉴大赛,提升青贮质量水平。
在金融服务上,针对收储期间资金压力较大的特点,河南省农开投资担保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创新担保服务模式和金融产品,开发了畜牧业专项担保产品,并联合乳品加工企业和肉牛屠宰企业为养殖场提供贷款担保。据不完全统计,仅2024为肉牛奶牛养殖提供贷款84亿元。(河南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