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在广元市剑阁县白龙镇,当地村民趁着大好春光抢农时、忙农事,田间地头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蒲鸿是白龙镇的种粮大户,春耕备耕是每年开春的“头等大事”。过去,苦于缺乏有效的抵质押物,贷不了款、缺资金成为困扰蒲鸿的“头等难事”。而今,有了广元市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简称广元农担)的持续担保加持,蒲鸿的“难事”不再难。
“通过广元农担二维码,我用手机申请,很快拿到了150万元担保贷款。”蒲鸿满是高兴地说。有了资金的蒲鸿,春耕“家底”更足,种粮劲头更旺……从种植加工到农机农技服务,从300亩到6000亩,带动周边6个村2000多户村民共同种粮致富。
像蒲鸿这样的农业经营主体,正是政策性农担精准服务的对象。2019年3月,作为省财政全额出资组建的国有独资政策性担保机构,四川省农担公司与广元市政府股份“联姻”,全省首家控股子公司——广元市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落户广元。乡村要振兴,钱从哪里来?创新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已刻不容缓。广元农担勇立潮头、乘势而上,成为财政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向广元农业的重要纽带,是助力广元走稳乡村振兴“最先一公里”的“排头兵”之一。
红色启航,引领“党业融合”
在广元农担办公大楼走道上,悬挂着醒目的党建品牌标识。以“广元”二字形象地化作奔走在田间地头的农担人,生动地诠释着“行广致远·为农担当”支部党建品牌所蕴含的助农丰收使命。
在剑阁县白龙镇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百千万田间行”服务现场,广元农担党支部以坝坝会的形式,宣讲农担政策、开展业务宣传,这仅是变“窗口”服务为“门口”服务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广元农担把一方乡亲的笑脸作为奋斗目标,通过走访100个基层银行网点,开展1000场农担政策宣讲,为10000户以上农业经营主体破解“急难愁盼”。
5年来,广元农担围绕“规定动作不折不扣、自选动作有声有色、作风纪律严之又严、党业融合有力有效”的工作目标,创新打造“345”党建品牌,通过“3心”(忠心、初心、廉心)铸魂,“4力”(学习力、沟通力、创新力、担当力)赋能,“5强化”(产品创新、合规管理、风险化解、服务三农主体、支持产业发展)促发展,推进党建与经营发展“四同步”“双融合”,把党建品牌转化为推动农担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金融好雨,润泽“天府粮仓”
粮稳天下安。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把支持粮食生产作为重中之重。
昭化区磨滩镇是“王家贡米”的核心区,也是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广元浩翔农业有限公司是这里从事水稻种植、加工和销售的一家农业小微企业。因扩大种植面积、新建恒温库一度急需资金。
“广元农担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工作人员实地调查、上门服务,我们第一时间拿到了200万元贷款。”公司负责人冯连春喜滋滋地说。在广元农担的持续支持下,该企业通过“公司+专合社+农户”生产营运模式,推广稻渔生态种养,发展“王家贡米”5000余亩、亩均增收800元,年产量2500吨,年产值2700万元,带动就业2000余人次。
四川景思源生态农业是区域内另一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担保资金的支持下,现已流转土地1000亩,建成了生态养育基地500亩、年产“王家贡米”8000吨的精米加工线和600平方米“王家贡米”稻渔米交易中心。在卫子镇的“王家贡米”收储、加工车间,该企业负责人孙正明自豪地说:“通过‘公司+专合社+农户’模式,已带动全区3个镇10多个村种植‘王家贡米’(稻渔米)有3400多亩,‘王家贡米’已经通过电商等销售到全国各地,现在是货真价实的‘明星水稻’和‘致富大米’。”
稻浪千重,丰收不易。6年来,广元农担始终聚焦政府支农目标,始终以粮食生产经营和特色农业产业为重点,以农业小微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以及村集体经济组织等为主体。为降低经营主体融资成本,广元农担将年费率降至0.5%。今年又创新推出“1+10”产品体系,即“天府粮仓﹒农担贷”(水稻、玉米、小麦、油料、大豆、薯类等粮食主导产业)和“乡村振兴﹒特色贷”(茶叶、猕猴桃、核桃、肉牛羊、土鸡、生猪、蔬菜、中药材、生态渔业、农文旅等十大特色产业),力争年均新增担保8亿元以上。
为农分忧,“贷”动“牛气冲天”
养殖户徐柏林,曾是剑阁县汉阳镇东风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开始养殖生猪,因缺乏资金,始终达不到期望规模。广元农担通过“政银担企”合作,帮助徐柏林拿到100万元贷款,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当时正赶上生猪行情好,当年获利51万余元。徐柏林不仅脱了贫,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利州区山里来家庭农场,300多头肉牛膘肥体壮。该农场从2021年开始开荒、种地、租山林,发展到今年已拥有5200多平方米肉牛羊圈舍,1700多亩的种植、观光农业。“我们的肉牛主要是自己加工、定点食堂配送,加上种植这一块,整体效益还不错。”农场负责人孙敏文介绍说。而在去年9月份,这批牛刚刚入栏,前期200万元担保贷款即将到期,孙敏文急得团团转。“没想到,广元农担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并没有追我们还钱,而是帮我们办理了展期续贷,在‘节骨眼’上帮我们渡过了难关。”
立足生猪稳产保供,广元农担2019年推出“惠农担·生猪贷”专项产品,累计为2230余户生猪养殖户提供贷款担保7.19亿元。为支持全市突破性发展肉牛羊产业,广元农担2021年又在全市率先推出“惠农担·牛羊贷”专项产品,向1850余户肉牛羊养殖户提供贷款担保5.6亿元,为肉牛羊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注入金融“活水”。
因地制宜,赋能“茶果满园”
2018年4月,浙江“白叶一号”扶贫茶苗落户广元青川。2022年春天,“白叶一号”茶叶丰产开采,广元农担将当年首笔贷款担保300万元,投放到青川同圣白茶产业有限公司“茶叶精深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支持“白叶一号”茶产业链发展。同时,广元农担积极支持旺苍县春夏秋茶产业和茶文化产业链,助力“一片茶泡出多种收入”。
农业项目周期长风险大、缺乏有效抵质押物,“经营主体不能贷、银行不敢贷、社会融资成本高”成为长期困扰农业发展融资的最大痛点。2024年苍溪县歧坪镇尚林园家庭农场160亩红心猕猴桃大丰收,糖分测定达到采摘标准后,农场业主丁柏寒欢欣鼓舞组织工人采摘、分装、打包,将这份细嫩多汁、芳香浓郁的甜“猕”发往全国各地,示范带动了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还有剑阁的土鸡、朝天的核桃、青川的山珍、旺苍的中药材、利州的农家乐……近年来,广元农担推动金融帮扶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培育壮大地域特色产业,延伸产业发展“藤蔓”,鼓励扶持各村集体经济依托自身优势项目谋发展,为全市5000余户特色农业产业项目提供贷款担保15.2亿元。
一次担保,激活一池春水。6年来,广元农担与全市7个县区政府、12家涉农银行、2家农业企业,以及省再担保、国家融担建立“政银担+”全面合作关系;推出“1+10”担保产品体系,建立担保信息化、智能化业务平台,搭建起线上、线下支农“大通道”,引导金融“活水”流向农业,为乡村振兴雪中送炭、生血造血。
今年3月18日,四川省政府性融资担保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暨担保集团揭牌仪式在成都举行,标志着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翻开崭新一页并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广元农担也正式成为省担保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广元农担董事长李云飞表示:“机构改革为广元农担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公司将在服务‘三农’为主责的基础上,借助天府‘1+N’系列政银担产品框架,将支持范围扩大至小微、科创等领域,更好地发挥政府性担保支小支农政策功能作用,服务全市实体经济发展。”
(李立力 王 淇 华西社区报记者 彭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