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振岳 封面新闻记者 徐庆
近日,在甘孜州乡城县正斗乡永德村党群服务中心洋溢着欢声笑语,30余位牧民有序排队领取牦牛养殖项目分红款。现场清点声、签字声此起彼伏,村民四郎曲批接过1655元现金时,黝黑的脸上绽开笑容:“帮着村集体养牛,既有寄养费又有分红,这样的好事真暖心!”
村民领取分红现场。
这份喜悦源自泸州市的精准帮扶。2024年,泸州市第七批结对帮扶工作队与永德村两委创新实施“寄养代管”模式,投入20万元帮扶资金购入4头优质改良种牛和36头奶牛,依托当地成熟的养殖技术,将牲畜分散到农户家中饲养。这种“集中管理+分散养殖”的模式既保障了养殖质量,又让牧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
奔跑的牦牛。
“去年项目总收益7.4万元,其中6.8万元用于分红,余下资金继续投入集体经济。”该村村委会副主任洛绒多吉介绍。
村民四郎曲批家就承担了1头集体奶牛的饲养任务,获得1500元寄养费和155元分红,这种“保底收益+效益分成”的分配机制让牧民干劲十足。
村民领取分红现场。
泸州市第七批结对帮扶乡城县工作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帮扶工作始终遵循“一村一策”原则,在永德村重点发展高原畜牧业,马色村打造农文旅融合项目,则鲁村培育农业服务体系,克麦村开发温泉经济。今年,计划再投入100万元财政帮扶资金,另外选5个村实施特色产业项目,构建“造血式”发展长效机制。
如今,牦牛养殖项目不仅鼓了牧民腰包,更让高原牧场焕发出产业振兴的新活力。其余几个泸州援建的村集体项目均取得不错收益。去年,泸州援建的5村村集体收入合计约90.57万元,同比增长57.4%。随着第二批帮扶资金的注入,一幅“村村有产业、户户有收益”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雪域高原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