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巴塘县紧紧围绕高原特色产业链拓展人才链,依托人才链支撑赋能产业链,通过政策激励、智力帮扶、平台搭建,推进“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逐步形成“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的良好局面。

政策撬动+项目牵引

文旅产业搭台聚才

出台《关于全面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巴塘县全面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六条激励措施》等文件,设立专项发展资金1000万元,激发文旅市场主体、文旅人才双重活力。通过“引资+引智”双轮驱动,招引40余家文旅企业落户巴塘,签订战略协议28份。邀请40家知名企业、5名行业专家实地考察,推介巴塘文旅资源,形成“川西巴理稻—横断之心大环线”精品旅游线路品牌效应,实现旅游收入21.08亿元。聚焦巴塘弦子、藏戏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成功申报“非遗四川·百城百艺”品牌,储备省州级非遗文化传承人才22人、本土文旅产业人才101人,构建起“专家智库+企业骨干+本土精英”人才矩阵,助力巴塘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专家领衔+智力帮扶

现代农牧以才兴产

统筹调配53名本土农技骨干,组建5支技术服务团队,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定点观摩与巡回指导、室内课堂与田间地头、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请进来与派下去”5种方式,全程参与指导880亩“甲着”小麦良繁基地、50吨有机蜂蜜生产线、南区辣椒精加工厂等项目建设。联动省、州农科院所、省畜科所、科技下乡万里行专家服务团等科研机构和帮扶力量,开展技术培训70场,服务农牧技术人员1500人(次),解决农牧民“疑难杂症”问题2500余条,推动巴塘县成功创建省级三星级蔬菜园区、州级青稞小麦园区,实现“甲着”小麦国家生态原产地认证。


甲着小麦麦田

平台共建+机制创新

清洁能源实现产才融合

坚持以重大项目为引领,柔性引进省经研院、省社科院、天和国资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项目包装、孵化、申报等工作提供智力支撑。创新“项目建在产业链上,人才嵌在项目链中”融合机制,吸引6个能源项目落地巴塘,拉哇、昌波水电站及中咱120万千瓦时光伏电站建设项目,集聚水电工程师、光伏技术专家人才百余人;金上-湖北±800特高压、巴塘500KV送出工程,集聚电网规划人才30余人,工业增加值5.7亿元,同比增3.02%。近三年,巴塘县文旅、农牧、能源产业人才总量增长200%,GDP增速位于全州前列,实现以“人才赋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共巴塘县委组织部

责编:陈思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