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军队的历史长河中,西路军的悲壮征程令人痛心疾首。这场惨烈的战役,伤亡过万,众多高级干部壮烈牺牲,部队几近全军覆没。然而,即便在如此艰苦卓绝的困境下,绝大多数指战员依然坚守着坚定的革命意志,宁死不屈。
但在这之中,却出现了一个令人唾弃的例外 —— 郭锡山,这位曾任红5 军 15 师师长的高级干部,在部队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不仅没有挺身而出稳定军心,反而选择了主动投敌,给西路军带来了更为沉重的打击。
郭锡山,河南人,早年在孙连仲部下任职。宁都起义后,他跟随董振堂加入红军队伍,在革命初期也立下过一些功劳,凭借这些功绩,他的职务不断得到升迁。到了西征之时,他已经坐上了红 5 军 15 师师长的位置。
然而,长期在旧军阀中任职的经历,使得他的思想并不纯粹,他的革命信念并不坚定,打胜仗时能够跟随队伍前进,一旦遇到困难,便开始动摇。
1937 年,西路军由于缺乏群众基础、准备工作不足等诸多原因,处境愈发艰难。1 月 20 日,高台陷落,这对红 5 军来说是一场致命打击,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不幸牺牲。此时,悲观情绪如潮水般瞬间将郭锡山淹没,他错误地判断西路军必将被马家军打败,于是萌生了投降马家军的可耻想法。
1 月 22 日,驻守在临泽城外村庄的郭锡山,以视察阵地为借口,来到前沿战壕。当时他身边仅有一个警卫员,郭锡山认为时机已到,便对警卫员说:“你的盒子枪给我,我打个远目标。”
警卫员跟随他已久,毫无防备地将枪交给了他。谁知郭锡山拿到枪后,立刻顶上子弹瞄准警卫员,并用另一只手指向敌人阵地,威逼道:“你跟不跟我走?” 遭到拒绝后,他骑上马便向敌人阵地狂奔而去。
红军虽向他开枪射击,但未能击中,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叛逃。郭锡山此前也做了一番 “准备”,他知道对面是马家军马禄部,才敢冒险叛逃。
原来,西路军出发时士气高昂,在锁阜堡围困马禄部半个多月,本可将其一举歼灭,但出于统战考虑,最终放了马禄部600多人一条生路,因此马禄对红军存有一定 “情谊”,其哨兵见到郭锡山时并未立即开枪,这才让郭锡山有了投敌的机会。
红军师长来投,马禄十分惊讶,他迅速将郭锡山送往武威。马家军重要首领马步青派顾问李兰轩(郭锡山的河南同乡)负责招待,并授予郭锡山参议之职,让他去劝降红军。
郭锡山深知自己的 “价值”,为了讨好马家军,他不遗余力地配合。他先是帮忙指认董振堂的尸首,还厚颜无耻地建议马步青砍下董振堂的首级去南京领赏;接着绘制西路军布防图,致使红军本就脆弱的防线更加不堪一击;
随后又出面劝降被俘的红军指战员,在他的威逼利诱下,部分红军战士一时动摇。有了这些降兵后,他还想出 “车轮劝降术”,让降兵列队循环呼喊口号,企图瓦解守军的意志。
这些行径给红军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但却让马步青颇为满意。西路军失败后,马步青提拔郭锡山为甘新公路督办公署运输处副处长,月薪 300 大洋,还将自己的妻妹许配给他,并让他把父亲和家人都接到武威,对他看似十分看重。
一时间,郭锡山志得意满,以为自己叛逃的决定无比正确。每当有红军俘虏被押送到武威,他为了表现积极,都会前去劝降。有一次,他还遇到了老部下王定烈(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少将军衔)。
郭锡山担任红15师43 团团长时,王定烈是团部文书,两人曾频繁接触。起初,王定烈担心被认出来,一直低着头。但听到郭锡山大放厥词:“咱们多少年为共产党卖命,有什么好处?跟我过来吧,有吃有喝,票子管够花!”
王定烈愤怒地站起身,大骂道:“你这个可耻的叛徒,有钱也收买不了我们!”当时王定烈身负重伤,脊梁骨间还卡着一颗子弹未取出,这愤怒的一站,竟然奇迹般地将子弹挤了出来。
建国后,医生为王定烈体检时感慨,子弹卡在两个脊梁骨中间,即便在当时做手术,难度也极大,而王定烈此次意外将子弹挤出,堪称奇迹。
王定烈则笑着说,当时年轻气盛,听了叛徒的胡言乱语气愤不已,挺直腰杆表示自己的志气,没想到子弹就顺出来了,这也算是郭锡山叛变带来的唯一 “好事”。
然而,红军中像王定烈这样有骨气的人占绝大多数,郭锡山的劝降效果越来越差,他对马步青的利用价值也随之不断降低。当他察觉到自己逐渐被马步青疏离后,内心惶恐不安。
而此时,他的家人又做了一件将他推向绝境的事。郭锡山有个胞弟也在武威生活,仗着哥哥受马步青宠幸,平日里经常干些偷鸡摸狗的勾当。一次,他竟然胆大妄为地偷到了马步青小老婆家里,这让马步青勃然大怒。
对于马步青这样靠威信统治下属的军阀来说,如果不严肃处理与自己相关的这种事,很容易让手下产生异心。此时的郭锡山对马步青已毫无用处,为了震慑麾下,马步青派人用鬼头刀行刑,将郭家兄弟押到武威东关刑场,残忍地虐待10余分钟后,砍下了他们的头颅。
郭锡山曾建议马家军取昔日同志首级,最终自己也落得如此下场,真是报应不爽。正如陈佩斯老师小品中所说:“一个叛徒,神气什么?”
郭锡山的可耻行径和悲惨结局,成为了历史的反面教材,时刻警示着后人,背叛信仰和人民,终将遭到唾弃和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