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说了第四次河湟事变的背景和回乱过程,本期我们来说招安马仲英和河湟事变的结果。
第一章:从宁夏到南京,马仲英的初期选择
1929年,马仲英兵败宁夏后,他本打算带着两千骑兵去徐州,投奔国民党将领马鸿逵。但部队刚一出发就发生哗变。他只得带着少数随从逃往北平。1930年3月,马仲英从北平前往南京,拜访了马福祥。在马福祥的介绍下他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当时冯玉祥和蒋介石的关系渐行渐远,蒋介石决定联合西北的回族势力来牵制冯玉祥,于是任命马廷勷为讨逆军第十五路军总指挥,马廷贤为第一纵队司令,而马仲英则被任命为第二纵队司令,并领取了军饷四千万元,奉命返回甘肃收编旧部,袭扰冯玉祥的后方。然而,马仲英以自己屈居马廷勷和马廷贤之下,对蒋介石的任命极为不满,这种不满让他心生叛意。
马仲英
第二章:重返宁夏,称霸河西
1930年7月,马仲英趁甘肃防务空虚,趁机溜出军营,返回宁夏。他成功争取到中卫驻军的支持,收编了一些旧部和因灾荒流离失所的民众,迅速集结了上千人的队伍,从宁夏再度挺进河西。当时,他的旧部马谦担任甘州警备司令,但大部分马谦的部下倒戈投向了马仲英,迫使马谦逃往天津。马仲英则趁机整顿队伍,占领肃州。1931年3月,马仲英在河西宣布设立“河西省”,自任省主席,管辖甘州和肃州十一个县。同时他整顿军纪,将作风败坏、纪律涣散的队伍缴械遣散,并从酒泉等地征发了约2000名居民和农民入伍。
马仲英在河西迅速壮大势力,引起了青海回族军阀马麒的警惕。1931年4月,马麒之子马步芳率军从西宁经门源扁都口向马仲英发起攻击,两军在民乐县展开激烈交战,结果马步芳大获全胜,占领了甘州。驻守甘州的马仲英残部约两百人被迫向马步芳投降,但这些投降的士兵无一幸免,全被处死。马仲英则被迫放弃甘州,退守肃州。
第三章:与哈密反金势力联手,进军新疆
1931年的新疆局势混乱不堪,自杨增新遇刺后,新任督办金树仁始终无法稳控全局。此时,新疆各地反金势力此起彼伏,其中声势最为浩大的是以哈密农民起义军为主力的反金武装。这支队伍的领袖和加尼牙孜早年曾参与铁木耳起义,而哈密王和哈密警备旅长尧乐博斯则在暗中为其提供支持。为了争取内地中央政府的认可,哈密王派尧乐博斯前往南京请愿。尧乐博斯在途经酒泉时偶遇了正被马步芳打得狼狈不堪的马仲英。尧乐博斯劝说马仲英领兵入疆,共同推翻金树仁的政权。
金树仁
1931年6月,马仲英带着400多人和不到100条枪,以“奉蒋总司令之命”的名义闯入新疆,扬言要在三个月内打败金树仁。他刚到星星峡附近,粮草就已经告罄,于是临时决定夜袭星星峡,缴获了一些枪械和粮草。随后,他将部队分为两路,一路向沁城挺进,另一路沿大路直抵哈密东郊的黄芦岗。马仲英很快与反对金树仁的维吾尔族首领和加尼牙孜、尧乐博斯会合,共同围攻哈密城。哈密城防守严密,分为回城、汉城两大部分,回城在南,汉城在北,而汉城又分新城和老城两部分。老城夹在新城和回城之间。新城和老城之间防线过长,且老城东南两门和新城北门几乎毫无屏障。当时驻守汉城的是朱瑞墀的一个师,部队包括步兵、骑兵、炮兵和机枪部队,共13个连。朱瑞墀镇守新城,老城则由熊发友防守。
马仲英派参谋长吴英琦率先锋部队夜袭哈密,金树仁急忙派鲁效祖担任东路剿匪总司令,并命盛世才为参谋长,率1500人解围。然而,盛世才的部队在交战中被马仲英仅200人的骑兵击溃,而马仲英也在战斗中受伤。熊发友见大势不妙,意图投降,却被朱瑞墀阻止。朱瑞墀认为马仲英部队虽勇猛,但没有重武器,没办法强攻城池。1931年10月,盛世才联合白俄归化军,金树仁则调集了6500人的省军驻防迪化,并命伊犁屯垦使张培元率军解围哈密。这场围困半年的战斗最终以马仲英被击退告终。他被迫撤回甘肃,一边招募东干和回族青年扩充兵力,一边继续与新疆维吾尔族叛军保持联系。
盛世才
第四章:再次入疆,新疆内乱与马仲英的最终命运
1932年,在甘肃宣慰使孙蔚如和杨虎城的斡旋下,马仲英再次接受了国民政府的招抚,加入了新编三十六师,并担任师长。根据国民政府的安排,马仲英的部队驻守在安西、敦煌、玉门、酒泉、高台、临泽、鼎新等县。他开始在酒泉整顿军队,强化训练。同年年底,马仲英以反对金树仁的名义,再度率领全师从甘肃进军新疆。金树仁派盛世才担任东路剿匪总司令,率军在哈密一带与回军展开激烈战斗。
然而在1933年4月12日,边防督办公署参谋长陈中导与白俄归化军指挥官巴平古特发动政变,成功驱逐了金树仁,盛世才被任命为边防督办。尽管马仲英依旧持续进攻,但最终仍被盛世才击败,退至南疆。从此,回族叛乱的战线彻底转移到新疆,河湟地区的回乱也随之告一段落。马仲英的部队在新疆大约活动了六年多,深度参与了新疆的内乱。1934年,马仲英在前往苏联后下落不明,有传言称他在苏联的肃反运动中被杀害。
第五章:河湟事变的余波与反思
这场波及甘肃、青海、新疆的河湟事变,持续了四年之久。在这段时间里,叛军兵败后四处逃窜,所到之地肆意打砸抢烧,死伤人数超过二十万。虽然第四次河湟事变的爆发与国民军征发苛刻、轻率处理民族和宗教问题等因素密切相关,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甘青地区的回族军阀在自己的地位受威胁时,与国民军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角力。马仲英虽出自军阀世家,但参战的骨干多来自马麒、马廷勷等部下,他们的根本立场是为了维护回族军阀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