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不做增程,大众怎么反悔了?”——这是很多人在看到ID.ERA的时候发出的第一反应。确实,曾经的上汽大众,一直在坚持要么纯电,要么纯油,不碰增程,但在2025上海车展,它反手就祭出了一台全尺寸增程式SUV概念车ID.ERA,而且一上来就是“满配出招”。



这一次,不是“德国引进”,而是“中国主导、中德共创”。ID.ERA不仅是大众品牌首款增程式SUV,也是首次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的全球车型。48个月开发周期压缩到24个月,它不仅刷新了德系造车的传统节奏,更把“中国速度”注入了大众体系,在设计、动力、智能、安全等多个维度,全面释放“全球智慧+中国技术”的潜能。



油电双栖,“机皇”加持的底气

ID.ERA最大的底气,来自它的心脏——EA211 1.5T EVO II发动机。这个被称为“节能王”的动力单元来自保时捷技术体系,不仅集成米勒循环和VTG可变截面涡轮两大黑科技,更兼顾“小体积、高效能、低噪音、全适配”。



作为增程系统,它不是“救急用”的备用方案,而是整个能量系统的核心支撑——在馈电状态下依然保持优秀的动力输出,并确保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效率表现。ID.ERA的CLTC纯电续航已突破350公里,综合续航超过1000公里,在当下主流大六座SUV中几乎“封神”。

五米级大车,也能拐得过胡同口

“全尺寸”向来意味着沉稳和气场,但ID.ERA偏偏想在“大”之外,也做到“灵”。它配备了双腔空气悬架和连续可变阻尼减震系统,更重要的是,直接“上马”豪华车型才有的主动后轮转向技术。



再结合预扫描悬架系统和AI底盘感知能力,ID.ERA能实现对前方15米路况的毫秒级预判,动态调节悬架软硬,真正做到“舒适随路而变”。

在智能辅助驾驶方面,ID.ERA支持城市道路、高速道路、点到点导航,甚至做到无图化运行。在华为、Momenta等伙伴加持下,这套智驾系统不仅足够聪明,还能持续进化。

智能座舱不是炫技,而是“贴心懂你”

车内体验方面,ID.ERA显然不只是“大屏拉满”,而是在“人车关系”上更进一步。

副驾驶前方配备宽幅大屏,后排悬挂智能吸顶屏——车内像个可移动客厅。但真正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它那套“情绪识别+主动响应”的智能座舱系统。全车布满传感器与摄像头,能精准识别乘客表情、动作、语音指令——你困了,座椅自动躺平;孩子哭了,动画悄然播放。



而搭载AI大模型语音助手的四区语音交互系统,也能根据乘客位置与需求,个性化响应灯光、氛围、音乐甚至空调控制。再加上行业首创的Smart Surface一体化交互面板与多模态操作逻辑,整个交互过程几乎“无感”,但每一步都能让你觉得被理解、被照顾。

这不是单纯的技术堆料,而是一次关于“关系”的进化——科技,终于开始温柔起来了。



这不是一次亮相,是一声宣言

ID.ERA的名字,取自“In China, For China”的战略方向,也寓意着全新的“油电混动共生时代”的开启。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它是合资品牌的一次角色转变——不再只是“引进与适配”,而是“共创与引领”。



从传统合资到合资2.0,这背后是研发理念的彻底升级,是中德技术融合的“反应堆”开始高效运转。这也是为什么在ID.ERA身上,你能看到德系造车的精准、安全,也能感受到中国智能化与电动化的前瞻与落地。

如果说以往的上汽大众更擅长“体系力取胜”,那么ID.ERA就是其全面体系能力的一次“智能化表达”。从架构、智驾、动力、设计到交互,它像是一场“厚积薄发”的全能秀。



写在最后

虽然还戴着“概念车”的标签,但ID.ERA的完成度与落地路径,几乎已无限接近现实。从产品的技术力,到品牌战略的落点,它不只是一个新车型,更是上汽大众新能源时代的一份“新履历”。

按照规划,到2026年,上汽大众将推出10款(含7款新能源)产品 ;2030年前,新车总数将超过20款,涵盖油、电、混全域矩阵。而ID.ERA,就是这场转型浪潮中的“起势之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