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有章华台,遥遥云梦泽。 ”云梦大泽,楚文化发源地之一。 星罗棋布的河道与沙洲之上,楚韵秦风水乳交融,留下了灿烂辉煌的文明印记。


1975年,1000多枚云梦睡虎地秦简在此出土。简牍的主人“喜”长期从事文字抄录工作,他写下的4万余字“工作日记”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内容,填补了文献的空白,钩沉出历史的细节。31年后,在距离云梦睡虎地秦简出土地(11号墓)约70米的地方,人们陆续发掘出2000余枚西汉前期的简牍——云梦睡虎地汉简


随着简文的释读,西汉基层小吏“越人”走进大众视野。他负责哪些工作?他笔下的西汉又是一番怎样的图景?随《简牍探中华》一起探寻!

连续14年的“工作日记”

越人留下的文字,以《质日》的内容居多。《质日》是秦和西汉流行的一种文献形式,通常是以一年历表为基础,记写公私事务,相当于2000多年前的日记。云梦睡虎地汉简《质日》共14卷,其中,完整和大致完好的简牍718枚,残片1700余枚,是迄今所见时间跨度最长、年份最多的《质日》。


从汉文帝前元十年(公元前170年)到汉文帝后元七年(公元前157年),越人在14年的光阴里,一笔一画地将西汉的政治、经济、法律记录于简牍↓

越人家住南郡安陆县路里,长期任“官佐”,先后在安陆县县署以及阳武乡履职。《质日》中记载:“五月小 丁巳 越人丈田”“五月小 丁酉 越人丈田”,越人需要去丈量田亩面积,并上报官府。此外,他还要“视事田”,查看土地的管理情况

虽从事基层工作,但越人的活动范围不限本署,县廷、诸乡、诸官均多有他的身影。通过对《质日》简文的统计,研究人员发现,仅仅在公元前160年,越人出差就多达154天。


简牍中,还记录了越人“给事狱”“给事尉”“给事厨”的工作经历。“给事”,指的是临时借调。先后被不同部门借调处理治安、食堂管理等工作的越人,可谓高能量职场人。

2000多年前的“数学教材”

“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作为一名汉代基层小吏,越人文理兼修、擅长管理、通晓法律,保持着终身学习的习惯。他的随葬简牍中,有一份题名为《算术》的简册,类似于我们今日的“数学教材”。简册的计算公式下方附有例题,涉及田亩面积计算、体积计算、谷物兑换等,实用性极强。


《算术》中求解圆周率的公式,更是古人科学智慧的呈现。“欲求其周,以十六乘径,五而一,周也”,这套公式显示,圆周长和直径为16:5,即圆周率取值3.2,是出土文献中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早、数值最接近于3.14的圆周率算题。


针对越人的“丈田”工作,《算术》还有不同形状的田类计算题,这也是首次在出土文献中见到这类算题。节目中,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副研究馆员蔡丹独家发布了睡虎地汉简《算术》的最新研究成果

扁帚田、不端圭田、弧田、弓田、冢田,5种不同的田类算题,反映出2000多年前古人极高的数学造诣,他们不仅精通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还能巧妙地处理立体形状的面积问题

从水乡泽国到阡陌交通,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诉说着沧海桑田的时光变迁,印刻着2000多年前的文化印迹。出土于此的一枚枚简牍烛照历史,让“未见经传”的普通人在岁月长河中留下印记,让中华智慧在浩瀚时空中激荡出“气吞云梦”的回响。

来源: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

新媒体编辑:崔岑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