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教育部官网发布的一则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与热议:自2025年6月1日起,全国幼儿园将全面禁止教授拼音、识字和算术,包括十以内的加减法。

这一政策旨在为幼儿“减负”,然而却在家长群体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此前,国家出台的减负政策虽得到家长支持,但课外补习班依旧火爆,家长陷入两难境地。

一方面,他们希望孩子能够拥有快乐的童年,不被过早的学业压力束缚;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在幼儿园不学拼音、识字和算术,上小学后会落后于他人。

即便政策明令禁止,许多家长仍会想尽办法,通过课外辅导、家庭教育等方式,让孩子在幼儿园之外掌握这些知识。

家长们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当前存在一个关键矛盾:幼儿园不教,而小学课本却没有相应调整,入学后直接要求孩子认字、学习基础算术等内容。

这意味着孩子一旦进入小学,很可能面临跟不上教学进度的情况,如此一来,极有可能催生新一轮课后补习班热潮,出现“幼儿园减负,小学加码”的尴尬局面。

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本是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避免过度教育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但如果小学阶段教学内容和进度不进行配套改革,单纯禁止幼儿园教学,无疑是将学习压力和焦虑从幼儿园阶段转移到了小学阶段,形成“两头堵”的困境。

要解决这一矛盾,需要教育部门通盘考虑,不仅要严格落实幼儿园的减负政策,更要同步推进小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例如在小学低年级设置更为循序渐进的学习阶段,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而非急于灌输知识,真正实现幼小教育的科学衔接,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启学习之旅 。

网友评论:

“只能说是胡闹,幼儿园不教没毛病,小学一年级应该好好教吧?进度那么快,0基础,冷启动,一个月把拼音就带过去了。当孩子们都是天才吗?最后压力还不是给到孩子和家长。”

“我就发现,咱们国家治理什么都是抓下游而不抓源头,现在的小学一年级不从1+1=2的基础开始教学,而是开学就是算术题,宝宝们怎么能跟得上?

私立幼儿园之所以教拼音教识字教算术,那是给宝宝打基础,不然上学后是真跟不啊!”

“不知道是谁要弄坏中国教育,伟人曾说过:谁对教育动手,谁就是人民的敌人。”

“最怕的是幼儿园不教,小学一年级也不教。”

“应该把教材换回80、90年代的教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