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杨晨静/文 王雪纯/图)4月18日,西安市雁塔区西影路小学四年级的学子们走进高陵区“我们的农场”教育基地,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2025年研学实践活动,同学们在劳动实践中启迪智慧,收获成长。
农耕运动会:在协作中收获快乐
阳光下的运动场上,一场特殊的农耕运动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基地导师吹响哨子:"插秧要像写字一样横平竖直,独轮车推运讲究的是团队默契!"在他的示范下,同学们在插秧比赛中你追我赶,既要保证秧苗间距,又要争分夺秒;推独轮车项目更是考验配合,四人一组必须步调一致才能平稳前行;最热闹的当属舞龙表演,各团队要协调完成“龙抬头”、“找方向”等动作。"往左!慢一点!"此起彼伏的指挥声回荡在场地。
这场融合了农耕文化与体育精神的运动会,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体能,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知识大棚:穿越千年的农业之旅
走进知识大棚,同学们立即被眼前丰富的农业展陈所吸引。他们通过"听讲解、看实物、想问题"等方式,认识常见的农作物品种及农业发展演变历史,全方位感受农业发展的脉络。
搭建弓棚:结构设计与稳定性实践
在农场开阔的场地上,同学们迎来了最具挑战性的任务——搭建弓棚。研学老师讲解了弓棚的力学原理:"拱形结构能将压力均匀分散,就像古代的赵州桥一样稳固。" 紧接着,学生们分组合作,通过调整竹竿间距与薄膜固定方式,理解了建筑结构的力学原理,看着自己搭建的弓棚在微风中稳稳矗立,同学们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蘑菇雨林:探秘菌类生长的奥秘
走进雾气氤氲的蘑菇种植大棚,同学们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雨林世界"。研学导师拿起一个菌棒向同学们展示:"这些看似普通的菌棒里,藏着蘑菇生长的全部秘密。"他详细讲解了菌棒的制作过程、生长环境及周期。孩子们小心翼翼地转动蘑菇根部,脸上写满了发现新知的满足。
石磨体验:感受传统农耕智慧
在石磨体验区,斑驳的石磨静静诉说着农耕文明的智慧。“古人用石磨研磨面粉,讲究的是‘慢工出细活’”,基地导师边示范边说。很快,同学们八人一组体验传统磨面,有的推磨,有的添料,当粗糙的玉米变成细滑的面粉时,古老的农耕智慧也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彩绘脸谱:传统艺术的创意表达
在农场的传统文化体验区,同学们迎来了一场别具韵味的艺术实践课。研学导师手持各式脸谱,向同学们介绍京剧脸谱的知识。实践环节中,同学们先在空白脸谱上勾勒轮廓,再小心翼翼地填充颜色。当一幅幅色彩绚丽的脸谱作品完成时,同学们不仅收获了传统艺术知识,更在实践中体会到:每一笔勾勒都是与历史的对话,每一抹色彩都是创意的绽放。
一天的研学活动在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从弓棚搭建到农事体验,从文化传承到团队协作,同学们在劳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这场融合了科技、文化与体育的研学之旅,不仅拓展了孩子们的视野,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热爱劳动、勇于探索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