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雁塔法院召开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十年纪暨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通报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发布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并回答记者提问。雁塔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尤骥,党组成员、副院长陈为,速裁审判庭(知识产权审判中心)庭长何燕出席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雁塔法院综合办公室主任贾姗主持。



雁塔法院自2015年被最高法院确定为陕西省具有一般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以来,始终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以“规模做大、品质做高、影响做深”为工作导向,持续唱响“赋新雁”新质生产力和“雁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品牌,拓展“1+2+N”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体系运用场景,先后被陕西省知识产权局评为“全省知识产权工作先进集体”,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先进集体”,构建“1+2+N”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体系入围“陕西省2024年度十大法治事件”。

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4年,雁塔法院共审结知识产权案件7574件,其中审结知识产权刑事案件52件,近三年收案5475件、结案5478件,调撤率81.3%,判赔金额达5915.9万元。

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整体呈现出案件总量不断增长、案件类型较为集中、案件质效稳中向好、案件结构呈多元化转变的态势,其中著作权、商标权、不正当竞争纠纷等案件增势迅猛,侵权主体复杂多样、疑难案件及涉知名品牌案件增多、新领域新业态案件不断涌现、电子证据广泛适用等新特性也逐步凸显。

此次发布的十个典型案例,涵盖了专利、商标、著作权、反不正当竞争、商业秘密等案件类型,涉及高新产业、生物医药、影视作品、红色经典等领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通过裁判彰显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司法理念,向全社会传递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公平竞争的强烈信号。

答记者问

中新社记者张一辰:请问雁塔法院在推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近年来,雁塔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抓前端、治未病”理念贯穿到知识产权审判实践中,持续推动知识产权领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聚焦协同联动,构建知识产权多元解纷机制。近年来通过“法院+”多元解纷工作机制,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效果进一步显现。二是聚焦实质解纷,以示范诉讼助推同类纠纷妥善化解。针对同一权利人提起的多起同类诉讼,选取代表性个案通过“以案释法、以审促调、以调促解”,取得“审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三是聚焦社会治理,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能。针对审判中发现的涉某行业知识产权纠纷案件频发的问题,一方面加大调解力度,另一方面,向行业主管部门发出司法建议,规范行业健康发展,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实现双赢多赢共赢。

西安日报记者刘晓云:刚才介绍了很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措施和成效,请谈谈下一步工作打算。

答:我们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一是全力服务创新发展。找准服务保障创新发展的结合点、着力点,加大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司法保护力度,通过司法审判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二是加强竞争秩序维护。依法严惩破坏公平竞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有效规制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持续加强对知名品牌、驰名商标、老字号的司法保护。三是全力提升审判质效。持续推进审判团队专业化,全面提升审判团队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勇于改革创新,以优质高效司法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区人大、区政协、区委政法委、区委宣传部、区政府办、区检察院、公安雁塔分局、区司法局、区市场监管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新闻媒体记者等各界代表60余人参加此次新闻发布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