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山记——王子轩·骆昊辉作品展”将于2025年4月26日上午10:00,在杭州恒庐美术馆开幕。

“师古人”、“师造化”、“师我心”是中国画学习过程的三个阶段。居于书斋,当潜心传统,习得他人佳法;还于山林,当师法造化,化他法为我法。

为本次展览作品的丰富性,参展二人,在两年期间,写生足迹,遍及浙江、安徽、江西、山西、内蒙古、湖北等省、会数十处名胜。展览作品既展现二人师古之功,又融入二人实践得来的笔墨理解和创作之思。

希望明日即将开幕的“还山记”作品展,为当下山水画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希望吸引更多人走进山水、感受山水艺术的魅力。


师古人、师造化、师我心,此为山水画家的三个境界。中国美院中国画山水教学的三大版块:临摹、写生、创作即是对这一传统源流的回应,因此建立这套教学体系就不难理解了。师古人是初境,初学者就是学习传统,因此教学中临摹的比重最大。除了学习技法以外,更重要的是师古人之心,要知道古人是如何解决山水画的各种疑难问题的,传统中,古人是如何学习传统的,如何写生的,如何创新的等等甚至我们今人未能涉及到的诸多问题,在学习传统的过程中都会有意外的发现,比如山水观法的启蒙、山水画的发展中为什么最后成为中国美术史的主流?六法中的气韵、笔墨、象形、位置、色彩、模仿等等都包含着至今仍是的未解之谜,古代圣贤的智慧是玄妙而深刻的。这就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少说一千多年的传统,因之我们今人师古是极难的,若此高山仰止,不得不以一颗执着精进的心,才能窥探玄奥。一代代年轻的骄子孕育而生,自古如此,代不乏人。由师古人进而师造化,再到师我心,其中包含的智慧及一代代画人之理解。因此,要获得画家三昧,是需要“参”和需要“悟”的。

我鼓励学生多作展览,多交流和讨论。挂画、看画,犹如照镜子,发现自己的问题,请师友同道来观展,借别人眼光发现更多的问题,从而迫使自己进步而精进不停。今天的画家要努力,尤其是山水画家面对如此辉煌的前人艺术成就。终于有学生来找我,说他们要作个双人展,子轩与昊辉。他们是我的研究生,一位是在本院完成本科和研究生学业的才俊,另一位是毕业中央美术学院山水专业本科的优秀学子,目前正就读我的研究生,两人都是十分勤奋的学子,勤奋让人感动,我最喜欢勤奋的学生,勤能补拙,况且面对山水画的高山,谁不是“拙”呢?我平时极不愿为人作文,一不善长作文字,二要写客套话,难受。但是当我看到有如此大量的写生作品时,也为之动容,每幅都是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完成的。因之,即答应为他们的画展作序。画展之名“还山记”,回归山林,于山林中行走、体悟,写生与收图是山水画家的功夫。在真山水之间师古人、师造化,以心目识之、体之、悟之。“还山记”展题取得好,关注的是山水家的基石和看家话头,但是难的很,在本体和实质中下工夫,最难,工夫也即在此地,实践家多说无益,我们在画中见他们的真功夫,以是为序。

林海钟 于云南香格里拉,2025年4月14日

王子轩作品


龟峰胜揽 纸本设色 69×138cm 2024年


小壶天 纸本成扇 18×54cm 2024年


雁荡十二景 纸本设色 34×46cm×12 2024年


楠溪夏游图 纸本设色 34×46cm 2024年


王子轩,字永辙,斋号维清堂,1999年出生于浙江温州,202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山水专业本科,202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山水专业硕士研究生,浙江省山水画研究会会员。

骆昊辉作品


五老峰 绢本设色 19.5×29.5cm 2024年


天开图画 绢本设色 19.5×29.5cm 2024年


天柱八景 绢本设色 19.5×29.5cm 2024年


灵峰 纸本设色 32×22.5cm 2025年


骆昊辉,号桃庐, 安徽六安人, 画室名披雾堂, 中央美术学院本科, 中国美术学院硕士。

来源:王子轩,骆昊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