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的北平,文人圈子里流传着一桩轰动一时的八卦。
梁启超的长女梁思顺,在北平饭店的一次文化沙龙上,当着众多文化名流的面,指着林徽因的鼻子怒斥,"你这般才女,带坏我女儿"。
现场顿时鸦雀无声,在座的胡适,金岳霖等人都面露尴尬,而林徽因则脸色煞白,紧紧攥着手中的茶杯,一言不发。
这个场景,放在今天简直可以拍成一部民国伦理剧,但这就是真实发生的历史,而且远比电视剧更耐人寻味。
梁思顺口中的"女儿",其实是她的妹妹梁思庄,这场风波背后,不仅是一个姐姐对妹妹的管教,更折射出民国时期新旧思想的激烈碰撞。
说起林徽因,现在的人第一反应就是"民国才女",确实,她既是建筑学家,又是诗人,还写得一手好文章。
再加上她与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之间的感情纠葛,简直就是民国版的"绯闻女孩",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当时保守的社会环境下,林徽因的很多行为都被视为"出格"。
她每周举办的"太太客厅"沙龙,聚集了当时最顶尖的知识分子,在这个男性主导的圈子里,林徽因不仅能侃侃而谈,还经常成为话题的中心。
更"要命"的是,她还会像男人一样抽烟,喝酒,谈论那些在当时看来"不该女人谈论"的话题,用现在的话说,她就是那个年代的"独立女性"代表。
但这样的做派,在梁思顺这样的传统大家闺秀眼里,简直就是"伤风败俗",梁思顺比林徽因大9岁,从小接受的是最正统的儒家教育。
在她看来,女人就该相夫教子,安分守己,现在妹妹梁思庄整天跟着林徽因混,学得越来越"不像话",这让她如何能忍。
梁思庄比林徽因小6岁,当时正是二十出头的年纪,这个时期的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处在"叛逆期"。
作为梁启超的二女儿,她从小就生活在姐姐的管教之下,但留学美国后,她接触到了全新的思想,开始渴望活出自我。
在美国期间,梁思庄经常参加林徽因组织的聚会,看着这位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嫂子",不仅能和顶尖学者谈笑风生,还能在建筑学领域有所建树,梁思庄简直把她当成了偶像。
渐渐地,梁思庄也开始对建筑学产生兴趣,甚至想放弃家里给她安排的传统道路。
这可把梁思顺急坏了,在她看来,妹妹这是要被"带坏"的节奏啊,建筑学那是女人该干的吗,整天和一群男人混在一起像什么样子。
更让她担心的是,梁思庄开始学着林徽因的样子抽烟,喝酒,谈论那些"不该女人谈论"的话题。
其实梁思顺对林徽因的不满由来已久,早在林徽因和梁思成谈恋爱时,梁思顺就不太赞成,要知道,林徽因之前和徐志摩那段轰轰烈烈的感情,在当时的文人圈里可是人尽皆知。
虽然最后徐志摩为了她离婚,但林徽因却选择了梁思成,这事在当时就引起不少非议。
梁思顺作为梁家长女,一直以维护家族声誉为己任,现在弟弟娶了个"绯闻女友"回家不说,这个"弟媳"还要把自己的妹妹也"带坏",这口气她怎么咽得下。
1935年那场著名的争吵,导火索是梁思庄决定报考建筑系,当天在沙龙上,梁思庄兴奋地和朋友们讨论着自己的未来规划,完全没注意到姐姐越来越难看的脸色。
当听到妹妹说要"像徽因姐一样做个新时代女性"时,梁思顺终于爆发了。
这场风波表面上看是姑嫂矛盾,实际上却是两个时代的碰撞,梁思顺代表的是传统的大家闺秀,她们认为女性应该以家庭为重,安守本分。
而林徽因代表的是新女性,她们追求独立自主,渴望在社会上实现自我价值。
有趣的是,梁思顺自己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她毕业于日本女子师范学校,后来还担任过北平女子师范学校的校长。
按理说,她应该更能理解妹妹追求进步的心情,但正是这种"半新半旧"的身份,让她在面对妹妹的"叛逆"时更加矛盾。
面对梁思顺的指责,一向能言善辩的林徽因却选择了沉默,这个反应很值得玩味,要知道,平时的林徽因在学术讨论中可是出了名的"铁嘴"。
有人说她是理亏,毕竟梁思庄确实是在她的影响下才想学建筑的,但也有人认为,她是不屑争辩,以林徽因的性格,她可能觉得这种家庭纠纷根本不值得浪费口舌。
更可能的原因是,林徽因深知这场争执没有赢家,梁思成是她丈夫,梁思顺是丈夫的姐姐,与其撕破脸皮,不如退一步海阔天空,这种处理方式,反而展现了她成熟的一面。
那么,被姐姐认为"被带坏"的梁思庄,最后到底怎么样了。
她确实没有成为第二个林徽因,但也没有完全按照姐姐规划的人生走,梁思庄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是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她既没有像姐姐希望的那样做个传统淑女,也没有完全复制林徽因的人生轨迹,而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这个结局,或许是对当年那场争吵最好的回应。
从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家庭矛盾,背后还反映了新旧思想的激烈碰撞。
而林徽因则是新时代女性的代表,她追求自由,平等,渴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注定了它们之间会产生冲突。
这件事情过去这么多年了,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它让我们看到了新旧思想的交锋,也让我们看到了女性在追求自由和平等道路上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林徽因和梁思顺,她们都是那个时代的杰出女性,只是因为观念的不同,而产生了这样的冲突。
但无论如何,她们的故事都值得我们铭记,因为她们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现在很多家长不也经常说"别跟那个孩子玩,他会带坏你"吗,办公室里,不也常有"那个女人太张扬"的议论吗,社交媒体上,对独立女性的指指点点还少吗。
其实,每个时代都有它的"林徽因"和"梁思顺",问题的关键从来不是谁对谁错,而是我们能否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
参考信源:
央视新闻2024-06-11 23:27 夜读丨关于林徽因的30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