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4月2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骥业)今天,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公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新版清单共列入事项106项,相比2022年版再减少了11项,事项下的全国性具体管理措施由486条缩减至469条,地方性管理措施由36条缩减至20条,市场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宽。

具体来看,在降低准入门槛方面,新版清单直接删除了一批全国性措施,如公章刻制业由许可制改为备案制,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业务改革为基于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检测认证制度;部分放开了一批全国性措施,如取消电视剧制作单位设立、药品批发零售企业筹建、药品和医疗器械互联网信息服务等管理措施,相关领域保持必要市场准入管理,但准入环节更加精简;取消了一批地方性措施,如推动各地放开交通物流、货运代理、车辆租赁服务、生产性废旧金属收购等管理措施,打通区域间市场壁垒。

新版清单还对部分领域市场准入作了进一步规范。比如,依据《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管理条例》,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核发(微型无人驾驶航空器除外)”纳入清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将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生产、批发、零售业务相关审批纳入清单。同时,新版清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明确非金融机构不得违法使用“期货公司”字样;依据相关规定,将重要工业产品许可证管理范围从10大类调整为14大类27种,更好保障生产安全,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得到进一步强化。

2024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要求,并作出明确安排。新版清单是《意见》发布后的首版清单,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保持制度基本要求和清单体例架构总体稳定的基础上,新版清单主要从四个方面作出了完善和优化,包括完善“全国一张清单”管理要求、完善市场准入事项实施要求、完善与其他准入规定衔接要求、完善市场准入规范化便利化要求等。

新版清单明确,在实施过程中,要统筹衔接“证”“照”管理,统一各类经营主体登记,推动经营主体经营范围登记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上的管理措施相衔接。“这样,经营主体在办理营业执照、登记经营范围时,就能对照清单要求,知晓哪些经营范围是可以直接进入的、哪些是要办理许可后才能进入的、哪些是不能进入的,有效降低经营成本。”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

经过四轮修订,2025年版清单与2018年版清单相比,事项数量已由2018年版的151项压减至目前的106项,压减比例约30%,与2016年试行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草案(试点版)》328个事项相比,缩减比例则超过67%。清单的进一步“瘦身”,使得一大批行业准入限制得以放宽,各类经营主体都能看得见、摸得着、进得去,切实做到了“清单越缩越短、市场越放越活”。

在公布新版清单的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三部门还将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旨在进一步大力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全面清理和整改违规设置市场准入壁垒的各类不合理规定和做法,建立健全线索归集、核实整改、案例通报等长效机制,让“非禁即入”落地生根,营造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

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本次清理整治的重点是:以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其他政策性文件等形式设立和实行的违反市场准入制度要求的各类规定文件,以及各级政府违规设置市场准入壁垒的各类做法情形。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