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执法为企业“正名”
绘就营商环境“暖心画卷”
近期,西渡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接到反映,称有车辆偷倒建设工程垃圾。接报后执法队员迅速抵达现场,发现货车正在倾倒碎混凝土块。
精准破迷局
从“偷倒垃圾”到“资源再生”华丽转变
经现场勘察,发现该处“偷倒”的物料大小均匀、形状规则,与一般建筑垃圾存在明显差异。询问司机时,却语焉不详。后了解到这批物料来自闵行区,随即开展溯源调查。来到源头,经核实企业资质,确认该批物料为可再生建筑骨料,属“可再生资源”。
柔性服务化分歧
从“监管者”到“护航员”的角色升级
面对反映人对“违规倾倒”的担忧和运输单位处置流程的不熟悉,执法队员一方面向反映人现场科普相关法律知识,说明可再生建材与建筑垃圾的区分标准及资源化利用的环保价值,消除对“环境污染”的顾虑;另一方面,主动联系运输企业负责人,开展普法宣传,详细讲解再生建材从产生、运输到消纳的全流程备案要求,要求其规范经营。
从“建筑垃圾”到“再生资源”,此次执法实践不仅为企业化解了“危机”,解除了“忧愁”,更彰显了城市治理中“以心换心”的服务理念,在守护城市环境秩序的同时,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勾勒出更具温度的注脚。
报送:杨寒婷(西渡街道)
编辑:王鹏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