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
我们迎来谷雨节气
此时节,春渐退,夏欲来
你知道吗
谷雨时节和甲状腺疾病之间
竟有不少联系
随着人类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
加之饮食、气候等因素
甲状腺类疾病
已经成为常见病、多发病
谷雨节气前后的气候、饮食
以及对应产生的情绪
都对甲状腺疾病有所影响
本期嘉宾
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 王啸曦
点击收听完整内容
气候因素对甲状腺的影响
谷雨时节天气多变,气温波动较大,人体的甲状腺需要通过调节激素分泌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体温平衡。对于本身甲状腺功能已经存在异常的患者,如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减(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这种气候的变化可能会加重身体的不适症状。例如,甲亢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慌、多汗、烦躁等症状加重,而甲减患者则可能感到更加乏力、怕冷、嗜睡。
此外,谷雨时节湿度较大,湿邪容易侵犯人体,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
饮食因素对甲状腺的影响
谷雨前后,人们的饮食有一定特点,某些食物可能对甲状腺产生影响。比如,谷雨时节新鲜的蔬菜大量上市,其中一些十字花科蔬菜,如 西蓝花、菜花、萝卜等,含有硫氰酸盐等成分。如果大量食用,可能会在体内转化为硫氰酸,抑制甲状腺对碘的摄取,长期或过量摄入可能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对于本身甲状腺功能不佳或有潜在甲状腺疾病风险的人群,可能会加重病情或诱发疾病。
不过,正常人群适量食用这些蔬菜,一般不会对甲状腺造成明显危害。同时,谷雨时节人们可能会倾向于食用一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薏仁、赤小豆等,这些食物对于改善身体的湿气状况有一定帮助,从而间接对甲状腺的健康有益。
情绪因素对甲状腺的影响
谷雨时节,大自然的变化可能会影响人们的情绪。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而甲状腺疾病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如果情绪不畅,肝郁气滞,就可能影响气血运行,导致痰凝、血瘀等病理变化,进而影响甲状腺的正常功能。
现代医学也认为,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干扰甲状腺激素的正常分泌和调节,增加甲状腺疾病的发病风险。
中医调理甲状腺类疾病
在临床治疗中会遇到不少的患者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服用西药效果不明显,指标没有明显改善,尤其是甲状腺抗体的一系列指标;
2.指标稳定,但是甲状腺疾病的症状没有明显改善;
3.甲状腺结节病情不稳定;
4.甲状腺肿瘤术后的调理。
针对这些情况,中医治疗往往具有很大的优势。
中药方剂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进行辨证,常见的症型有气滞痰凝、痰结血瘀、肝火旺盛、气阴两虚等。针对不同证型,采用相应的方剂进行治疗。例如,气滞痰凝证常用四海舒郁丸加减,以理气解郁、化痰软坚;痰结血瘀证可选用海藻玉壶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以化痰祛瘀、软坚散结;肝火旺盛证多用栀子清肝汤合消瘰丸加减,以清肝泻火、消瘿散结;气阴两虚证则以生脉散合海藻玉壶汤加减,以益气养阴、软坚散结。
针灸治疗
普通针刺:常选用颈部局部穴位如天突、人迎、水突等,以及远端穴位如合谷、内关、足三里、太冲、丰隆、三阴交等。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化痰散结、疏肝解郁的作用。一般留针20分钟。
耳针:取内分泌、甲状腺、肝、肾等耳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按压1—2分钟,以局部产生酸胀感为度。耳针疗法可通过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和脏腑功能,对甲状腺疾病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其他疗法
中药外敷:对于一些甲状腺结节或局部有肿块,以及亚甲炎的患者,可使用具有软坚散结、消肿止痛作用的中药膏剂或散剂外敷(金黄膏),外敷于甲状腺局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肿块消散。但需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有无过敏等不良反应。
饮食改善辅助治疗
罹患甲状腺类疾病后,除了服用药物控制各类甲状腺类疾病之外,还需要注意日常饮食的控制。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要慎食含碘的食物,譬如海带和紫菜以及一些含碘丰富的海产品等。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应避免食用花椰菜、西蓝花等十字花科类蔬菜,这和这些蔬菜中含有的硫苷水平比较高有关。
甲减的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它会造成一定的骨量流失,记得需要服用钙片及维生素D,还有多晒太阳等来减少骨量流失和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控制情绪 适当运动
情绪问题一直是甲状腺类疾病发生的重要病因之一,因此注重控制情绪,保持愉悦的心情对控制甲状腺类疾病的病情,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尽量减少负面情绪的刺激,保持平和的心态,做好心情的调节和放松,因此日常可以选择听舒缓的音乐、静坐冥想,并培养一些良好的兴趣爱好等。
甲状腺类疾病往往是甲亢的病人会有心慌、心悸、多汗等问题,甲减的病人有明显乏力、动则气喘的情况,因此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不过中医认为甲状腺类疾病的患者多为气阴两虚之证,锻炼固然重要,但是高强度的训练对于甲状腺疾病患者是不合适的,所以在运动种类选择方面,推荐以中低强度的运动较为适宜,如快走、低速慢跑、八段锦、骑行等运动,维持心率控制在120—140次/分钟左右,每天锻炼的时间一般控制在30—45分钟左右,不宜时间过长。
记者:汪婷婷
部分图片由AI生成
编辑:陈怡婷
初审:方佳璐
复审:何婷婷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