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发室早即频发性室性早搏,指心脏室性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电信号,导致心室提前收缩。正常心跳由窦房结主导,频发室早时心室自主收缩,每分钟超过5次即为频发。
频发性室性早搏可能导致心脏功能下降、诱发心律失常、增加心肌缺血风险、影响生活质量、严重时可能引发猝死等危害。具体分析如下:
1、心脏功能下降:频发性室性早搏会干扰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长期下来可能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心脏每次收缩时,血液无法有效泵出,导致全身器官供血不足。心脏功能下降还可能引发心力衰竭,病患会出现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2、诱发心律失常:频发性室性早搏可能触发更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这些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脏无法有效泵血,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脏电活动紊乱有关,频发性室性早搏正是这种紊乱的表现之一。
3、心肌缺血风险:频发性室性早搏会增加心脏的耗氧量,导致心肌缺血。心肌缺血会引起胸痛、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的发生与心脏供血不足有关,频发性室性早搏会加重心脏负担,进一步加剧缺血情况。
4、影响生活质量:频发性室性早搏病患常感到心悸、胸闷、头晕等不适,这些症状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病患可能会因为担心病情而焦虑、失眠,进一步加重身体负担。长期的不适感还会影响病患的心理健康,导致情绪低落、抑郁等问题。
5、可能引发猝死:频发性室性早搏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引发心室颤动,导致心脏骤停,进而引发猝死。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有严重心脏基础疾病的病患身上,但也不能排除在健康人群中发生的可能性。猝死的发生往往突然且不可预测,给病患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
频发性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危害不容忽视。病患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心脏检 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医生会根据病患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包括药物、生活方式调整等。通过积极诊治和合理管理,可以有效控制频发性室性早搏,减少其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陈萌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伤寒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后备带头人
北京红旗中医医院特邀专家
【学术任职】
燕京刘氏伤寒流派传承工作室骨干成员,“伤寒名家学术思想的整理与继承研究”方向负责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王庆国教授传承工作室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经方专业委员会理事。
【擅长领域】
临 床擅长应用张仲景经方治各科常见病、疑难病。肿瘤的中医保守诊治与术后调理,重视肿瘤的早筛和预防、调理体质逆转癌前病变,消散结节;应用中医药治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绞痛;不能或不愿支架或搭桥的冠心病;冠心病支架术后、或搭桥术后仍有胸痛等不适症状者;各种心律失常(频发室早、房早、房颤、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相关疾病;以及慢性肝胆与胃肠疾病;内分泌失调,以及四高”等代谢综合征;皮肤科、风湿免疫科、儿科、妇科常见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