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证书】

很多人经历过这样的困扰:无明显诱因的干咳持续 weeks 甚至 months,吃了止咳药、抗生素却总不见好。这种情况下,需警惕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它是哮喘的“伪装者”,以慢性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容易被误诊为普通感冒或支气管炎。

一、如何识别咳嗽变异性哮喘?

1. 典型症状特征

• 慢性咳嗽:咳嗽持续≥8周,常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无痰或少量白痰),夜间及凌晨发作更频繁(因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气道敏感性增高)。

• 诱发因素:接触冷空气、油烟、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后咳嗽加重,运动(如跑步)或情绪激动也可能诱发。

• 无明显喘息:与典型哮喘不同,CVA患者通常无胸闷、气促等症状,肺部听诊也可能无异常,容易漏诊。

2. 高危人群

• 有过敏性疾病史(如过敏性鼻炎、湿疹)或哮喘家族史者。

• 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二手烟或职业性刺激性气体(如化工烟雾)的人群。

二、为什么会患上咳嗽变异性哮喘?

CVA的本质与典型哮喘一致,是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 炎症机制:气道内的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免疫细胞活化,释放炎症介质(如组胺、白三烯),刺激咳嗽感受器。

• 神经敏感性:炎症导致气道上皮损伤,神经末梢暴露,对各种刺激(如冷空气、运动)的敏感性显著增强,引发剧烈咳嗽。

三、误诊误区与确诊关键

常见误诊原因

• 症状不典型:因无喘息症状,常被当作“慢性咽炎”“支气管炎”治疗,误用抗生素或含镇咳成分的感冒药(如含可待因的药物),反而掩盖病情。

• 忽视过敏史:医生未详细询问过敏史或家族史,未联想到哮喘可能。

确诊需做哪些检查?

• 肺功能检查:

• 支气管激发试验:吸入激发剂(如乙酰甲胆碱)后,若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下降≥20%,提示气道高反应性(CVA的核心特征)。

•呼气峰流速(PEF)变异率监测:早晚监测PEF,若变异率>20%,支持哮喘诊断。

• 过敏原检测:通过皮肤点刺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明确诱发因素(如尘螨、花粉等)。

• 影像学排除:胸部CT排除肺炎、支气管扩张等其他器质性病变。

四、规范治疗:从控制咳嗽到预防哮喘

1. 治疗原则

CVA是哮喘的早期阶段,若不规范治疗,约30%-40%患者会发展为典型哮喘(出现喘息症状)。治疗目标是控制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预防病情进展。

2. 核心药物

•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如布地奈德气雾剂,是首选药物,需规律吸入8周以上,可减轻气道炎症,缓解咳嗽。

• 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短效)或福莫特罗(长效),用于缓解气道痉挛,快速改善咳嗽症状。

•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适用于合并过敏性鼻炎或对ICS不耐受的患者。

3. 疗程与随访

• 症状缓解后不可擅自停药!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量,总疗程至少6-8个月,部分患者需维持治疗1年以上。

• 定期复查肺功能,监测气道炎症控制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五、日常管理:避开诱因,降低发作风险

1. 避免接触过敏原

• 室内保持清洁,使用防螨床品,定期吸尘(尘螨是最常见过敏原)。

• 花粉季节关闭门窗,外出佩戴防花粉口罩(如N95口罩或防过敏口罩)。

• 远离厨房油烟、香烟烟雾及挥发性化学物质(如香水、清洁剂)。

2. 运动与环境调节

• 避免剧烈运动(如长跑、篮球),可选择游泳、瑜伽等对气道刺激较小的运动,运动前做好热身(如用鼻呼吸或佩戴围巾)。

• 寒冷天气外出时佩戴口罩,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气道。

3. 过敏与哮喘共防

• 若合并过敏性鼻炎,需同时治疗(如鼻用激素+抗组胺药),减少鼻分泌物后滴引发的咳嗽。

•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焦虑(情绪波动可能通过神经机制诱发气道高反应)。

六、关键提醒:别让“慢性咳嗽”拖成哮喘

• 早识别:咳嗽超过2周且常规治疗无效,尤其是夜间咳嗽、有过敏史者,及时就医排查CVA。

• 早治疗:确诊后遵循“长期、规范、个体化”原则,避免发展为典型哮喘。

• 勿轻信偏方:偏方(如蜂蜜水、川贝蒸梨)仅能缓解症状,无法控制气道炎症,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气道重塑(不可逆损伤)。

咳嗽变异性哮喘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早期发现、科学干预。如有相关症状,建议尽早至呼吸科或变态反应科就诊,让专业医生为你制定精准诊疗方案。

镇平县妇幼保健院镇平县第二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李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