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迎来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

其实,有没有读书日,读书,对于读书人都只是寻常事。读书,不一定能让你拥有富庶的生活,但可以拥有富庶的生命。你读过的书,都会成为生命中的养分,终有一天会成就你的人生。

这篇旧文写于2015读书日。惭愧的是此文之后我其实不怎么去三联书店了,而是就近选书,西西弗书店,钟书阁书店,模范书局,三味书屋……遇到哪家书店就哪家书店。比起读书,好像更多的目的还是为了怀旧,只有置身书海,才感觉到呼吸的顺畅与力量的流动。

随着电子阅读逐渐取代了纸质版书,愿意走进书店的人越来越少了。书店装潢虽越来越精致,书香味道却逐渐在消散。但无论如何,书店的存在依然如同清流,始终坚守,生生不息。

十年前,重修的三联书店倡导的24小时阅读不打烊,成了当年“世界读书日”期间一则重要的阅读新闻。喜欢读书的人欣然前往体验,当深夜的北京除了簋街、后海、南锣鼓巷……还有三联书店时,我们才能说,深夜属于阅读。

北京,这个城市,繁华背后,书香弥漫,爱上它,似乎又多了一条理由。

图书塑造了人类文明的筋骨,而一间间书店也一直成为城市的精神栖居地。有人说,世界上最安宁的地方,莫过于书店;当书店成为一个行者驻足的理由时,这个城市是温润的。而在图书日,选一家书店小坐,闻着书香,我们漂泊在异乡的心灵就不再寂寞。

漫游家,心随自然


生在徽州,耳闻目濡的最多的观念莫过于: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万官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所以喜欢读书的我自然自幼就喜欢书店的。

小时候,徽州古城里只有一家新华书店。就在著名的许国石坊旁边。每天我去上学都会路过它,每天放学,我会特意从书店里穿行一下,从这个门进去,那个门出来。书店本来就不大,但我还是坚持中间做小小的刻意逗留。

那时候,口袋里常常没有半毛钱,去书店,也顶多只是细细瞄一遍书架上的新书,阅读书面标题,还有欣赏挂在墙上的各种宣传图片,做着抱书回家的美梦。

中学之后,我有了零花钱,开始攒钱,几乎每个月,我都可以去书店买回一些便宜的小丛书。比如五角丛书,就一度是我的最爱。


那时候的孩子们之间为了巩固友情,会买些图书互相赠送。因此我很喜欢买书送给好朋友们,同时也会刻意告诉她们我对下一本图书的期待。

高中的时候,我记得学校里成立了文学小组。小组的辅导老师是位年轻的师大中文系毕业生。为了和他比试谁看的书多,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每天中午的饭间时光都泡在书店里。虽然,店里的营业员一看到有人长时间耗在店里,只看不买而非常恼火,时时展示出一脸的严肃神情,但那丝毫不改我蹭书看的豪情。为了走捷径,我专挑名家的作品,有时候来不及看整本的故事,我就重点撿内容提要。虽然因“博学”而得到老师的宠爱,这个“偷工减料”的书店秘密直到成年之后,我才告诉他。


上了大学之后,学校门口的书店非常温馨,叫晓风书屋。已经摆脱了国营书店的刻板和堆砌,对图书的选择和读书的氛围都逐渐人性化。于是,每周逛书店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坚持。

不知道为什么,我去书店的次数要远远大于去图书馆的次数。这可能是因为遇到心仪之书还可以购买回家让悦读延续。久而久之成了习惯。


工作之后,我觉得自己去往书店,终于有了底气。每个月拿到工资的时候,我会先去书店,抱回些好书。

同事们每每看见我脸上露出喜滋滋的表情,那大概就是购书归来。

无论物价如何飞涨,只有在书店里,我觉得自己是富有的。我一定有办法买回自己心仪的书回来。


到了北京之后,其实我工作的地段一直在东三环和王府井之间左腾右挪。关于书店,王府井书店固然是大,以前的外文书店固然是雅,商务书店的涵芬楼固然离我更近,但是始终让我心仪的却是三联书店。

每次去三联书店,一定是刻意的。它在美术馆的东边,离闹市区不远。仅仅门口那样一块刻着店徽“生活、读书、新知”的碑石,就仿佛一下子沉淀了都市的浮躁。


我喜欢三联,是因为对图书品质的信赖,不仅仅是三联自己的出品,在书店呈现的那些人文类精品,每次的码放都能吸引我的步伐与眼光。

还有三联书店出现的那些读书人,当他们悄悄地在书店挪移着步伐,或静静地伫立着浏览,抑或端着书痴痴地坐在台阶上,你会觉得那是一种志同道合地氛围,为了读书而读书,而不掺杂其他元素。

无从评述书店地等级,但是我始终认为,书店里的内容是要积淀的。写书的水平,卖书的氛围,读书的状态,其实是社会内在的反映。

社会上有什么,书店里也会有什么。但是书店是不是就会为了利益而麻木追风,从而失去自己应有地判断呢


有人看书为了赚钱,有人为了娱乐,有人为了学习和丰富,这些不同也构成了今日书店的分类。

当你信任一个书店,坚信这个书店的品位与眼光,那么,阅读的某种依赖也在信任中衍生。

三联书店楼上没有雕刻时光的时候,我一般是一个月去三四次,每次半天的时辰;雕刻时光和三联一起之后,我去的次数更多,停留的时间更长。

当作者、读者是可以坐下喝茶聊天的朋友,书店的意味似乎变得更为韵味深长。


我总觉得三联书店的书香是四处飘溢的,人们脸上露出快乐或者平静的满足,正是书店的魅力所在,因为亲切而被吸引。

人生中最主要的三个方面:首先,最重要的是生活,热爱生活,好好生活;然后是读书,读书是一种习惯,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最后是新知,新知从读书中来,从生活中来,又让读书和生活更美好。

世界在变谁也阻挡不了,但书店里读书的感觉对一个人是惬意宝贵的,不应该消失遗忘掉。


有人喜欢将书比作人类的灵魂,以此类推,书店必是城市的灵魂无疑了。譬如诚品书店之于台北、先锋书店之于南京,有了这两座书店,城市自然高尚。我不知道,三联书店的意义是否之于北京?但对我,它始终是值得一去再去的书店。

2015.4.23 《国际航空报》

文 / 张哲


出版人

漫游,

是一种寻找,

也是一种重温;

每一次旅程都在开启你生命的奇迹。

慈悲为怀,心随自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