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裂变、共生是上海科创生态的“森林法则”。

4月23日,由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建设管理办公室指导,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张江科学城科创产业服务中心、交通银行科技金融中心(张江)、上海银行浦东科技支行、上海量讯物联技术有限公司支持,张通社联合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25上海科创森林大会”(Tech-Forest Conference,简称TFC)在上海张江拉开帷幕。



本次大会以“寻找核爆力量”为主题,旨在搭建一个思想碰撞、资源融通、生态共建的高能级平台,发掘和扶持一批具有颠覆性创新潜力和高成长性的科创企业,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提供动力。活动吸引了政府领导、专家学者、科创企业、投资机构、媒体等数百名代表共襄盛举。

上海,这座始终与创新同频共振的城市,正以“核爆力量”为锚,点燃科技的星星之火,书写中国科创的森林篇章。本次大会发布了《科创申城·2024上海科技企业投融资生态报告》,深度解析投融资趋势与产业风向;设置了多场前沿议题的主题演讲和报告分享环节;成立“张通社科创生态服务联盟”,深化科创服务生态网络;30余家企业被授予“2025科创生态合作伙伴”称号;并联合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共同发起“寻找下一个核爆力量”企业征集行动,发掘和扶持一批具有颠覆性创新潜力和高成长性的科创企业,勾勒出上海科创的“核爆地图”。

浦东新区科经委副主任徐敏栩,张江科建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江管理局副局长吴俊,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董怡蓓,张江高科副总经理赵海生,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秘书长丁邵琼,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张志安等领导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


浦东科经委副主任 徐敏栩

浦东科经委副主任徐敏栩在开场致辞中表示,今天的上海,正以全球科创中心的姿态拥抱未来;今天的浦东,正在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的“热带雨林”。今天,我们相聚在张江这片充满活力的科创热土上,共同探讨“科创森林”的生态构建与未来图景。浦东科经委将以张江科学城建设为核心,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张江科建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江管理局副局长 吴俊

张江科建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江管理局副局长吴俊介绍,张江科学城的30年发展史,是一部从“试验田”到“大森林”的成长史。这里汇聚了超2.4万家科技企业,100多家外资研发中心,10余个大科学设施,是国家批复的第一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创板上市企业占上海半壁江山。


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 董怡蓓

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董怡蓓表示,张江是科创的策源地,交通银行打造“星链云”服务体系,构建覆盖全域的科创服务网络,2024年交通银行张江支行科技贷款客户数增幅达56%。目前,张江支行科技贷款余额近百亿元,作为“张通社科创生态服务联盟”发起成员,交通银行将开放金融资源,提供“股贷债租”全生命周期服务。针对“寻找下一个核爆力量”征集企业,交通银行将优先支持AI等前沿领域,依托“主动授信”模式,让金融活水“主动滴灌”创新种子。

解读投融资科创生态新趋势,科创与资本“双向奔赴”

2024年,上海科技企业投融资版图呈现出什么走势?

本次大会首次公布了由张通社携手加冕研究院出品的《2024上海科技企业投融资生态报告》,全景扫描了上海科创投融资生态,系统透视了上海科技企业融资动态、产业分布、政策资本导向及生态建设成果,为区域科创发展提供关键决策参考。


‌加冕科技CEO、张通社创始人 郑小辉

“上海始终稳居科创投融资头部方阵,正以‘科创森林’的蓬勃生态,孕育颠覆性创新的‘核爆力量’。”会上,‌加冕科技CEO、张通社创始人郑小辉解读了《2024上海科技企业投融资生态报告》,深度解析了上海科技企业投融资的趋势和产业风向,为创业者与投资人提供了精准“导航图”。

根据报告显示,2024年上海共发生融资事件997起,披露金额966.38亿元,以13.2%的融资事件占比和15.4%的金额占比稳居国内头部方阵。其中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三大先导产业占比超56%,并首次实现人工智能融资数量超越集成电路,标志着AI大模型、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进入爆发期。

在上海区域分布上,浦东新区以绝对优势单极领跑,融资事件353起,占据上海融资事件的四成,披露金额408.53亿元,均位居榜首。张江科学城全年226起融资中80%集中于三大先导产业,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完整链条。临港新片区以133起融资成为新兴增长极,集成电路领域融资占比达31.1%。

在阶段分布上,早期融资占比显著,临港新片区天使轮、A轮融资占比达77.8%。在投资机构方面,具有国资背景的投资占比逆势提升,参投事件占比达34.2%,未来产业基金、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聚焦“投早投小硬科技”,民营机构参与了七成融资事件,成为市场主力,显现出强劲的韧性。‌

“硬科技”赛道领跑,共计1376家机构下注,硬科技投资占比提升,折射出资本市场加速向新质生产力领域聚集的趋势‌。资本加速布局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等未来赛道,同时资本向头部企业集中,加速布局半导体设备、精密仪器等国产替代赛道。

区域集聚效应凸显,‌张江科学城、临港新片区、漕河泾开发区和大零号湾成为活跃科创园区,其中‌张江科学城、临港新片区两大科创极核贡献全市融资数量的36%,同时徐汇和闵行大零号湾也在加速崛起。

通过对报告的解读和剖析,一幅上海科创生态的投融资画卷徐徐展开。创投机构坚守“硬科技”主航道,“耐心资本”陪伴企业穿越技术转化周期,以更开放的产融协同机制打破壁垒,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科创的土壤,筑牢中国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底座。

群英荟萃张江论剑,共话发展“新引擎”

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创新链和产业链如何深度融合?

会上,来自‌复旦大学、‌开普勒人形机器人、‌上海未来产业基金、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时的科技和中科创星的专家学者围绕科创企业的传播创新、人形机器人工业场景落地探索、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探索构建机构化孵化投资新模式等带来精彩分享,点燃了科技创新的“新引擎”。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张志安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张志安‌带来了《科创企业的传播创新之道》的主题演讲,他从企业家IP打造、平台选择与逻辑、危机管理体系等多维度提出企业品牌传播的创新路径,为硬科技企业突破传播瓶颈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他认为,企业与社会建立更好链接,要不断升级公共传播之道,将沟通传播融入发展全程并逐步升级,平衡正向传播与危机管理,实现企业社会性和商业性的有机整合,寻找科技创新与社会价值的耦合点。


‌开普勒人形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CEO 胡德波

开普勒人形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CEO胡德波‌分享了《人形机器人工业场景落地探索》的主题演讲,他从应用场景、技术突破、商业价值等方面分享了人形机器在人工业场景的落地实践,介绍当前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应用前景和挑战。胡德波表示,开普勒主要定位是高智商蓝领机器人,自研核心关节、旋转关节、灵巧关节并集成触觉,探索在仓储物流、汽车制造等工业应用场景。人形机器人并非要完全取代人类,而是作为“新型劳动力”填补高危、高强度岗位缺口,最终实现人机协同的工业生产新范式。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投资部执行总经理 刘理鹏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投资部执行总经理刘理鹏‌发表了《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探索构建机构化孵化投资新模式的实践》的主题演讲,分享了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在孵化投资方面的创新模式和成功案例。他认为,“死亡谷”在硬科技投资领域变深变宽,Gartner曲线随技术迭代更为陡峭,技术与创业公司边界更加紧密,都将对颠覆性创新技术带来挑战。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研究员、岩思类脑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李孟

脑机接口如何定义下一代人机交互?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研究员、岩思类脑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李孟博士带来了《脑机接口的“灵魂”:脑电大模型》的主题分享,通过对脑机接口中的神经解码和编码的探索,揭示了脑电大模型在推动脑机接口(BCI)技术突破中的核心作用‌。他指出,脑电大模型通过高通量神经编解码技术,实现对海量脑电信号的细粒度解析,破解传统脑机接口因神经信号漂移、数据复杂导致的性能瓶颈。该技术结合深度学习模型与自优化算法,可实时提取特征并解析运动意图,将脑电信号转化为精准控制指令。他认为,在不久的将来,脑机接口将走进大众生活。


‌时的科技创始合伙人兼CMO 蒋俊

“为社会提供安全、便捷的空中出行服务是‌时的科技的使命。”‌时的科技创始合伙人兼CMO蒋俊‌在《围绕商业化研制高商业价值的eVTOL》分享中强调,eVTOL并非高端专属,未来将通过规模化运营降低单次出行成本,目标定价与高端网约车相当,实现“空中出租车”普惠化,并将打造“研发-测试-应用”全链条创新基地,推动低空经济与智慧城市融合。‌‌


中科创星执行董事、科创生态部负责人 施伟

中科创星执行董事、科创生态部负责人施伟‌ 带来《硬科技投资视角下的未来产业发现与培育》,他强调硬科技投资需服务国家战略,硬科技的创业雨林生态将成为科技创业者的忠实合作伙伴。


圆桌论坛

圆桌论坛环节,在‌张通社合伙人&主编郝红霞博士的主持下,‌来自量讯物联、交通银行、传周科技、张科垚坤基金、张江高科等多家单位的嘉宾围绕“如何构建更好的科创生态,赋能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和交流。嘉宾们各抒己见,分享了宝贵的经验和见解,为构建更好的科创生态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共建科创生态服务矩阵,寻找未来产业领军人

随着全球科技创新竞争加剧,早期科技成果转化难、企业资源对接效率低等问题制约着中国硬科技的发展。为了加速硬科技产业化进程、构建企业全周期服务体系、共建创新长效机制,会上,张通社科创生态服务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联合政府园区、科技企业、投资机构及第三方服务机构,形成覆盖技术研发、产业落地、资本对接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张通社科创生态服务联盟成立

张通社科创生态服务联盟由张通社、张江高科、交通银行等8家单位共同发起,以张江为起点,辐射长三角,‌深化科创服务生态网络,通过整合多方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区域发展战略,打造开放协同的科创服务生态圈,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助力区域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创生态。

联盟将整合金融、媒体、园区与产业资源,构建“技术-资本-场景”的全链条服务生态。该联盟的运作模式体现了“链接+服务+赋能”三位一体的战略定位,既是对国家科创战略的响应,也是区域创新生态升级的重要实践。


“寻找下一个核爆力量”启动仪式

寻找颠覆性技术和未来产业领军者!大会还启动了“寻找下一个核爆力量”全球征集行动,聚焦AI大模型、量子计算、脑机接口、低空经济等颠覆性赛道,寻找敢于定义未来的“技术破壁者”,旨在发掘和扶持更多具有创新潜力的科创企业。


2025科创生态合作伙伴授牌仪式 图1


2025科创生态合作伙伴授牌仪式 图2


2025科创生态合作伙伴授牌仪式 图3

大会还举行了“赋能·共生”2025科创生态合作伙伴授牌仪式,传周科技、能誉科技、肇观电子、芯歌智能、睿励科学仪器、上海数讯、聚跃检测、弥费科技、青翼工业软件、量讯物联、凡森璞瑞、华院计算、数喆科技、赛多利斯、倚世科技、竹子科技、张科垚坤、上海银行、上海天使会、漕河泾开发区管理公司、领健科技、利翔科技、上海道智简、汉盛律所、盟识科技等30家单位成为张通社科创生态合作伙伴。这些单位将与张通社携手,在未来继续深化与上海科创生态的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随着大会的圆满落幕,上海科创森林大会不仅为科创企业和投资机构搭建了一个高效的交流平台,更为上海科创生态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上海的科技创新事业将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成就,为全球科技发展贡献更多的“核爆力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