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巴中市把抓好党校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基础性工程,围绕扩增量、优存量、激能力目标,整合资源、集成能力,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内涵式发展。

多元壮大师资队伍

紧盯师资短缺困境,采取“请进来+用起来”方式,集聚优秀人才。

公开招聘专业化师资。实施“百千万引才工程”,紧扣“5+2+3”产业体系需求和办学质量要求,靶向招聘经济金融、党史、法律等紧缺专业硕士研究生34名,推动师资学历、年龄、专业结构加速优化。

柔性引进高层次师资。深挖巴中籍在外优秀人才资源,用好“特聘专家”制度,市领导“一对一”联系服务34名本籍高校专家教授,利用省亲之机邀请返乡讲学,提升师资含金量。

动态储备实战型师资。推行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建立100名党政领导、50名菁英科(室)长、20名基层头雁兼职师资库,推动党政正职轮流讲授“开学第一课”,68名经济部门“一把手”开展专题辅导。

梯次培优师资质量

紧盯师资水平不高现状,采取“专业训练+实践锻炼”模式,培优师资队伍。

实施新进教师筑基工程。立足怯台惧场、经验不足等共性问题,创新校园讲解破胆、现场教学练兵、专题授课提能“三步走”计划,每月组织1次“青春演习堂”岗位练兵、每季度开展1次“业务大比武”系统拉练,帮助30名新进教师从容走上讲台。

实施青年教师培优工程。落实师资提能计划,每年组织50名青年教师赴中国井冈山、山东沂蒙等干部学院进修培训;抢抓东西部协作等政策机遇,择优选派11名具备较大培养潜力教师到浙江金华市委党校等地挂职锻炼,助力教师成长。

实施骨干教师成名工程。举办“红色微党课”等赛事活动,启动“金牌课程、金牌案例、金牌点位”征集评选,推荐骨干教师申评人才计划,培育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省级党员教育师资入库讲师等12人,获评好课程、好案例、科研成果奖等25项。

双向激发师资活力

紧盯干事活力不足难题,坚持“激励+约束”理念,识别使用想干事能干事师资。

绩效考评科学化。出台《专职教师基本工作量认定考核办法》,以教学、科研、资政为核心细化3类21项指标,完善实绩、能力、贡献为导向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把精力放到教学科研上。

成长路径多样化。针对性格特征、专业背景、工作表现,差异化订制教学型、科研型等教师成长路径,为15名实绩突出青年教师晋升职称,为2名获得国家级奖项教师提前聘岗,推动形成“才尽其用”良好格局。

反向激励制度化。在智慧校园平台开发随堂评课模块,建立三色预警机制,对出现黄、红预警的教师,分别采取教育提醒、配备“教学督导员”方式帮助改进,对长期整改不力的,暂停授课资格、转入教研岗进修,推动学员满意度同比提升15%。(蒲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