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至死没明白,她为什么成为被害的那个人,而她对贾宝玉倾述自己的委屈,看似不错,实际还是没明白她的悲剧根源。

晴雯说:”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蜜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今日既已担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不料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不想凭空里生出这一节话来,有冤无处诉。”(引程甲本第七十七回)


晴雯认为她被人所害有三点:

一、她生的美,遭人妒忌;

二、她被诬陷是狐狸·精勾引贾宝玉,被王夫人不容;

三、她太相信身边“同事”,将她们当作一家人,要天长地久,殊不知人心不古,才会被算计。

晴雯讲出这个话,说明她意识到了实在害她,也清楚害她的原因。但她依旧没有真正明白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切的发生。


俗话说人心诡谲,类似妒忌、怨恨这些隐私情绪,往往没有道理可讲。“风流灵巧遭人怨”就说明晴雯被人妒忌怨恨的根源,就在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是晴雯无法左右的,是小人的劣根性所致。有些人性就是阴暗,偏狭,就会背后害人,对于这种人没有任何有效办法,只能是防人之心不可无。

至于王夫人对她的好恶,晴雯最终也无力改变。有观点疑问晴雯或者贾宝玉为什么不求助贾母“救命”,这是很幼稚的想法。


晴雯只是个“奴隶”,价值等同于宠物一般,生杀予夺的权利都在主人手中。王夫人作为一家之主,已经决定“弃养”,并列出了若干不能留的罪状,比如会影响贾宝玉的“身心健康”,贾母能做什么?为了一个丫头与王夫人翻脸,说你拿出证据,咱们当堂对证?显然并不现实。

事实上,当王夫人先斩后奏汇报贾母,她已经将晴雯“打发”了时,贾母也只说了一句:“但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怎么就这样起来。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谁知变了。”


贾母最后还是认为晴雯很好,含沙射影暗示王夫人,你搞小动作我清楚,这件事你做的不地道……但也就是这样了。其他贾母也再没讲一句,皆因不会为了一个丫头因小失大,与儿媳妇翻脸。她能为了鸳鸯痛骂王夫人,也是因为儿子媳妇侵犯了她的利益而不得不摆明立场。但这件事也是可一不可再。

说回晴雯,她最错的是没有为自己的未来未雨绸缪。等到灾难临头之时,已经无可挽回。晴雯说“不料痴心傻意……只说一辈子在一处”,就是没有任何打算与防备心,这岂有不受害的道理?

“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古人诚不我欺。为什么袭人始终没事?她在贾母跟前也是外头来的丫头,在贾宝玉身边是第一丫头,又是第一个与贾宝玉初试云雨情的人,更是第一个被王夫人赏识,给予准姨娘黛玉的丫头……按说袭人如此出类拔萃,要比晴雯更受妒忌才是,可她却始终安然无恙。这绝不是袭人比晴雯会来事,人缘好,长袖善舞,而是袭人比所有人都拥有的危机感和上进心。

袭人是好人家女儿,不甘心久居人下,才会在贾母跟前拼命表现自己,求得出人头地。而她深知“妒忌”的可怕,为了防备受人所害,才会尽量与所有人交好。而她深知想要摆脱奴隶身份,只能争取再进一步,所以,她比所有丫头都更早的“投资”贾宝玉,不惜与之偷试云雨情。而当金钏儿死后,贾宝玉被贾政冠以“淫辱母婢”罪名时,袭人又第一时间感到自身危机,而铤而走险去向王夫人“投诚”,换得自身的依靠和保险。


当晴雯无忧无虑的任性享受生活时,当其他丫头还为了鸡毛蒜皮小事而斤斤计较时,袭人早都在心中为未来做好了规划,甚至是始终活得战战兢兢,绝不将命运和人生交给别人掌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才是袭人把握住一生的关键,也与晴雯形成鲜明对比。

谁都可以诟病袭人,也可以诋毁晴雯。但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是学着做袭人,结果活成了晴雯。而晴雯的赤子之心、冰清玉洁与你无关,袭人的步步为营、人生赢家你也没学会,“画虎不成反类犬”,就说的是现实中的你我吧。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