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定《食品安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5年—2027年)》,推出43条具体措施,实施食品生产规范、食品流通管理规范、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管理规范、餐饮环境改善、集中用餐单位质量、“两超一非”“制假售假”等问题治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等十方面提升工程,健全食品安全常态化治理机制,加强对网络外卖、直播带货、预制菜等新业态的监管力度。
对批发商“穿透式”管理
加强流通环节网络直播营销的食品安全监管,重点查处无经营资质销售食品、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销售标注虚假生产日期等违法行为。针对在大连注册、经营外地海参,冒充“大连海参”的网络销售行为进行专项整治。
推进农村食品店规范经营,针对批发商重点加强“穿透式”管理,即将监管同时追溯至上游供应者,延伸至下游经销者,解决农村、偏远地区、城乡接合部销售“三无”、过期、假冒伪劣等不合格食品问题。
校餐“接诉即办”
利用物联网和智能AI识别技术,通过数字化智慧监管,有效推动解决大型餐饮单位等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提高监管效能。
建立小餐饮经营者档案,制定重点风险检查清单,以校园周边、旅游聚集区、网红打卡地和无堂食网络餐饮集中区为重点,着力解决小餐饮后厨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遴选一批基础设施较好、诚信守法的小餐饮作为典型单位。通过采用敞开厨房(明档)、透明厨房(透明玻璃)、视频厨房(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方式,推动全市小餐饮实施“明厨亮灶”覆盖率达40%。
指导校园供餐单位建立食品安全“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常态化排查校园食堂和供餐单位采购、销售或加工制作、洗消和“三防”(防鼠、防虫、防尘)等行为,实现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通过HACCP或ISO22000体系认证率100%,校外供餐单位“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100%。推进校园食堂、承包经营企业和校外供餐单位开展大宗食材溯源管理。
大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提升方案的实施,到2027年,食品安全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高效运转,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管控更加规范,餐饮环境得到大幅提升,“制假售假”等问题有效治理,风险防控手段更加科学智慧精准,监管执法行为更加规范,协同监管机制更加健全完善,线上线下食品监管全面覆盖,形成全链条监管合力。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齐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