陂人陂事,黄陂原创第一公众号,用心观察黄陂,用情推介黄陂

1949年以后

中国大陆的私人作坊、餐饮店等

都被取缔和消灭

3700多年来形成的美食制作方法

大部分都失传了

好在这段时间只有30年

老的手艺人还没有走完

改革开放后

他们的后代重操旧业

将大陆的美食复活了大半

黄陂

1. 杨氏三鲜(姚家集店)——每天卖出3000斤的非遗美味

这家开在集镇上的老店,每天凌晨3点就开始剁鱼肉、搅肉糜。必点苕粉肉糕,筷子夹起来会抖三抖,用的是黄陂本地苕粉和土鸡蛋,蒸好后表面淋上猪油,香到隔壁小孩都馋哭。建议买真空包装当伴手礼,微波炉加热3分钟就能还原堂食口感。


小编有话说:我国台湾和香港,有不少的百年餐饮店,味道醇正,品质优良(爷爷发了财,可以把遗产留给孙子,孙子不用白手起家)

中国大陆因为搞社会主义,有几十年不允许私人企业存在,导致许多的传统餐饮制作方法消失,如今在大陆,你想找到传统风味的食品并不容易(大陆人,基本都不能从祖上继承啥东西,祖上的财产都给了国家)

2. 杨永兴黄陂三鲜(斗级营店)——炸圆子界的"劳斯莱斯"

武汉三镇吃货甘愿排队1小时的秘密基地!珍珠圆子用鸡汤熬制的馅心,咬开爆汁;鱼丸只用胖头鱼白肉,Q弹到能当乒乓球打。最绝的是现炸肉圆子,刚出锅的金黄圆子撒上椒盐,一口一个停不下来,打包带走时记得多要两包秘制蘸料。


小编有话说:武汉市区也有许多三鲜店,小编过去以为不太正宗(过于重视产地),后来尝试过2家,发现和黄陂做的没什么差别,不知道是黄陂三鲜大部分都做得太水,还是市区里的商家都来自黄陂


3. 祁家湾柴火豆丝——老武汉的"能量棒"

想吃到地道柴火豆丝,得去祁家湾星火村找吴老九。他家用传统石磨磨浆,柴火灶炕出来的豆丝自带烟火气,炒着吃配腊肉青菜,煮着吃放虾米榨菜,连武汉老字号酒楼都来进货。买的时候记得说要"湿豆丝",放冰箱冷藏能保存一周,比方便面还方便。


小编有话说:糍粑和豆丝,是黄陂农村人过年前必做的食品,现在做的人很少了,想吃的话就在外面购买

豆丝这东西,需要吃现”炕“的,配上咸菜,确实美滋滋,糍粑,小编还记得幼年时吃过的糍粑配瘦肉,那味道绝了


4. 詹记糖蒸肉——甜党狂喜的"固体奶茶"

藏在黄陂老城区的苍蝇馆子,用老式木甑蒸制的糖蒸肉,糯米吸饱了红糖和猪油的香气,顶上铺着一层晶莹的蜜枣。建议搭配一杯茉莉花茶,不然甜到你想立刻去木兰草原跑两圈消耗热量

幼年时,最希望的事情是大人带去坐席,席上必然有一盘扣肉或者糖蒸肉,黄陂的扣肉(糖蒸肉),讲究的是用筷子挑起来可以”闪闪神“,而且入口即化

人到中年以后,就不敢吃肥肉和糖了,因为害怕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但偶尔还是控制不住,仍然要吃上2块,安慰自己说,半年吃一次,美食的。


❇️友情提醒:本公众号已开通留言功能,欢迎各位留下观点和看法,欢迎各位一键三连,点赞、转发和在看

此位置广告合作

请添加小编微信号:mana91411

陂人陂事

从老百姓的视角观察黄陂

影响130万黄陂人的优质公众号

内容以原创为主

主编:黄陂散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