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圆明园是中国国民心中无法修复的伤痛,曾经它是中国文化中最璀璨的珠宝,不仅景观别致,在其中还有数不胜数的历史瑰宝。



然而随着列强的入侵和王朝的无能,圆明园这座历史建筑也被摧毁,无数“掠夺者”走进圆明园,将珍贵的花瓶砸碎,将带不走的瑰宝销毁。



就连圆明园这座历史建筑都被他们用一场大火而焚烧殆尽,现如今我们能够看到的也只剩下残垣断壁,令人心痛不已,你见过圆明园曾经的老照片吗?

英法联军曾对圆明园做下的一切都将永远被世人所铭记,他们将我国的历史瑰宝夺走,让圆明园这座美丽的“皇城花园”变成废墟。



现如今无数想要探寻圆明园最初美好的群众都只能去残垣断壁中找寻过去的美好,不仅如此,时至今日都还有许多流落在外的历史瑰宝没能重回祖国的怀抱。



这张照片拍摄于1972年,此时距离英法联军第一次洗劫圆明园已过去了12年的时间,这些法国人坐在圆明园西洋楼花园的北门处休息,法国摄影师拍摄了这张照片。

此时圆明园建筑的优美还能够大致展现,不过杂草丛生的模样也令人唏嘘,随着时间的推移,圆明园并没能得到妥善的修复和安置,因此后来也出现了倒塌的情况。



看到这样的对比图,内心有没有感受到一丝震撼呢?曾经的圆明园大气磅礴,彰显了大国风范,可如今却只剩下一片废墟供人瞻仰。

圆明园曾遭受的浩劫不仅反映出了清王朝的无能与腐败,更体现了英法联军的野蛮与恶劣行径,得不到就销毁,让大火蔓延至圆明园各处。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就曾说过,“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抢劫,一个放火焚烧”,他们将圆明园的毁灭看作是一场“胜利”。

然而殊不知在多年后他们的这种行为将遭受国际社会的谴责,而雨果之所以说圆明园两个强盗是不同的“分工”,这也是基于英法联军两次对圆明园的掠夺。



第一次是在1860年10月7日和8日,这一次主要就是“抢夺宝物”,将一些轻便的历史宝物带回了他们自己的国家。

第二次则是在同年的10月18日到19日,英军派遣了三批人进入圆明园,这一次就是将带不走的物品全部焚烧,整场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令人震惊。



而这场大火不仅让无数的瑰宝被摧毁,更重要的是直接导致了圆明园主体建筑被损坏,曾经精美又巧夺天工的建筑,在大火之后变成了一片废墟。

而英军不仅是宝物的掠夺者,还是“杀戮者”,在圆明园的安佑宫中还曾有300多名太监、宫女以及工匠因为来不及逃离而葬身火海。



大火中的圆明园不仅充斥着建筑、木桩等被烧毁的声音,还有这些无辜百姓的求救声,这场暴行简直令举世震惊。



看到这样美丽的林园心中会不会觉得惋惜呢?曾经的圆明园被称为是“万园之园”,占地总共达到了350公顷。

在其中不仅容纳了中国的山水意境,皇家建造风格还有西式的建筑元素,廊桥、八角亭、湖泊等汇聚在一起,向世人展现了极高的艺术造诣与建筑风采。



只可惜一场大火,让原本美丽又宁静的圆明园消失了,世人再也看不到角亭廊桥与湖泊连接在一起展现出的“水天一色”,也看不到曾经丰富的彩绘文化。

而在圆明园中曾被掠夺的宝物即便是粗略统计就有将近150万件,并且横跨了多个朝代,从先秦时期的青铜器到明清时期的书画与珍宝。



这张照片是经过修复以后所展现的圆明园景观,四方之气汇聚在一起,这样的园林建筑怎会不令人感到惊叹呢。

圆明园的初始建造时间是在1709年,建造完成后就赐给了皇四子胤禛,并且还亲自赐名取名为“圆明园”。



从那之后圆明园就经历了多个朝代,从康熙到雍正,乾隆到嘉庆,最后从道光到咸丰,六朝的时间让圆明园经历了多次扩建。

甚至还在圆明园周围建造了长春圆与绮春园,让圆明三园的格局得以形成,并且还融入了西洋风格,取名为“西洋楼”。



这张照片就是圆明园未被摧毁之前,凉亭的台阶直至水中,让人在观赏风景的同时还能在湖面泛舟,别具一番风味。

圆明园的整体砖瓦色彩都采用了金黄色,这也是为了展现皇家的威严与风采,毕竟在那时也只有皇室才能使用明黄色。



可以说在鼎盛时期的清朝圆明园就代表着体面与庄重,而在英法联军侵入时圆明园就成为了列强的“嘴中肉”。

英法联军将丝绸、珠宝、瓷器等一系列能带走的物品全部装箱搬走,而带不走的就通通销毁,之所以最终决定火烧圆明园,除了是报复清政府更重要的就是消灭罪证。



这张照片是由美国康奈尔大学收藏的圆明园老照片,虽说此时经历了抢夺但有不少建筑也还能看出昔日的原貌。

虽说主体遭受的破坏,不少砖瓦都已经破损,但也依旧能够感受到圆明园曾经的壮美,只可惜即便是经历了修复,可也依旧没能逃脱王朝的衰败。



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圆明园再次遭到了破坏,而这一次不少主体遭到了破坏,清政府无能导致了土匪、游兵的猖獗。

他们也和不少列强一样对圆明园内部进行“打劫”,甚至还将不少树木都砍伐殆尽,在清王朝灭亡后,军阀、政客又盗运建筑材料,这也就造就了圆明园如今的破败不堪,即便是修复也不知“从何下手”。



这张照片拍摄的就是圆明园的旧景,虽说只是一处简单的城楼,但是却能够看到城楼上精致的建筑景观。

圆明园在火烧前并没有太多的照片被保存下来,因此这些昔日旧景就显得格外珍贵,当时是由一名叫做“费利斯·比特”的英国摄影师拍摄的。



因为照片的珍贵性,因此还曾在一场拍卖中被拍出了20万英镑的天价,如果要折算成人民币的话就相当于是176万,并且这仅仅只是一张照片的起拍价。

圆明园曾在美丽壮阔时没能得到世界的珍惜,在摧毁后却以天价去拍得一张昔日旧景,这样的反差也是令人感到讽刺。



这张照片就是圆明园海晏堂的今昔对比图,曾经看上去庄重肃穆,门口的景观也非常宏伟,周围的园林艺术与建筑交相辉映,展现出了圆明园独特的风貌。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圆明园经历了多次“浩劫”,现如今的海晏堂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貌,不仅杂草丛生,就连观水的景致都已经消失。

曾经建造在水台上的铜像如今也早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了这样一片荒凉又萧瑟的景象供世人观赏。



谐奇趣的建造时间是在1747年到1751年之间,这里也是容纳了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就连建造者也都是由清朝蒋友仁和意大利的传教士郎世宁一起设计。

之所以叫谐奇趣也是因为这里的独特景观,西洋喷水和中式园林艺术结合在一起,既和谐又十分奇妙,因此才有了“谐奇趣”这个名字的由来。



在乾隆时期,这里还曾被用来接待外宾,我们现在所采用的“音乐喷泉”在那时就已经有了初步的形态,只可惜在1860年时被英法联军焚毁。

虽说在1988年国家就将这里列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且还用各种方法去防止这里产生进一步的坍塌,但即便如此,谐奇趣也早已无法恢复到昔日的盛景。



观水法和谐奇趣一样都是圆明园中西洋楼景区的一部分,整体都是用汉白玉石进行建造,并且还在上面雕刻了精美的花纹。

不过随着列强的入侵和历史的变迁,现如今的观水法早已看不出原本的模样,曾经整块的汉白玉石现如今也只剩下了零碎的几部分。

除了石雕屏风被损坏以外,就连中间的水池也早已不复存在,鼎盛时期这里被称为“水法夜宴”,彰显了清王朝的财力与园林艺术。

现如今的模样令人惋惜,保留下来的部分也因常年暴露在外,风吹日晒又无人修复打理,汉白玉石上的雕刻也开始模糊,不知道这样的“遗址”还能保存多久。



这张照片就是“十二生肖”中的其中一部分,圆明园中曾有不少历史宝物被夺走,“十二生肖”就是其中之一。

其中鼠首铜像和兔首铜像曾被一起展览于法国博物馆,鼠首铜像在2013年6月28日被法国皮诺家族无偿捐赠给了中国,后来牛首、虎首、兔首等铜像也相继被找回国内。



其中马首铜像在2020年12月1日被正式回归于圆明园中,是何鸿燊在2007年10月耗费巨资购回的,除了马首,猪首铜像也是由何鸿燊购回。



现如今只有蛇首、羊首、鸡首铜像还未找寻到具体下落,龙首已被私人收藏起来,狗首还在验证真伪。



圆明园的损坏令世人都惋惜不已,看着现如今留下的残垣断壁,人们都无法想象昔日盛景时圆明园有多么恢宏壮丽。

圆明园被烧毁也是历史的悲痛,国家懦弱被列强欺辱,回看圆明园发生的故事也是在警醒世人,国家强大,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我们才能守护住国家珍贵的文物瑰宝以及历史遗迹。



它见证了历史的辉煌与伤痛,如今已经成为激励我们铭记历史的景观,满目疮痍已成为了过去,将来的祖国会更加繁荣与闪耀。

参考资料

人民资讯——5年前,英国拍卖圆明园被毁前旧照,176万高价刷新纪录2021-08-03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