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总以为晚年不过是落日余晖,待到五十岁之后,方觉这竟是人生最为通透的时光。那些曾历经的风雨、咽下的委屈,最终都凝练成两个字,成为晚年舒展生活的秘诀。今日,我便温一壶菊花茶,与您共品这二字真言。



其一,是“容”。《周易》有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人至晚年,最关键的便是修得一个“容”字。要容得下老伴的唠叨,装得下子孙的任性,盛得住命运赋予的酸甜苦辣。隔壁张婶曾总抱怨儿媳懒散,后来学会容人之短,竟发现那姑娘心善手巧;老战友李叔从前见不得他人风光,如今常道:“各人有各人的造化,何必眼热?”真正的“容”,并非忍气吞声,而是如老茶壶一般,滚水烫过不裂,冷水浇过不惊。季羡林先生晚年撰写《病榻杂记》,即便病痛缠身,仍言:“不完满才是人生。”这何尝不是对岁月最深的包容?



其二,是“止”。《礼记》中讲:“知止而后有定。”年轻时,我们总在追名逐利,嫌所得不够;而到了晚年,才懂得“止”是保命符,更是逍遥散。儿女欲接您去大城市?若故土难离,便笑着摆摆手:“我这老根挪不动啦!”老同事攀比退休金?不妨沏杯茶,慢悠悠地道:“够买二两龙井就好。”钱钟书先生晚年闭门谢客,在书斋中写下:“不必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这份“止”的智慧,让他守住了文人的风骨。止住干涉子孙的手,止住争强好胜的心,止住对衰老的恐惧。退后三步,天地自宽;静坐闲看,槐花自开。



写在最后,“容”是渡人之舟,“止”是修心之岸。前半生,我们忙着将世界装进心里;后半生,则该学会将心妥帖安放。陶渊明晚年曾写道:“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愿你我皆能修得这般境界,容世间百态如清风拂面,止红尘纷扰若深潭映月。五十岁,并非终点,而是生命赠予的观景台。带着这二字真言继续前行,每一步都会踏出莲花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