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苏秦、张仪两人为其中翘楚。总结起来,苏秦说服六国君主加入合纵的套路就四个字:捧、借、吓、解。



△影视剧中的苏秦。图片来源: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截图

第一,捧。在苏秦说服六国的过程中,苏秦见面第一件事,就是说好话,内容无非就是夸赞六国势力雄厚、君主英明神武。人都要面子,而且伸手不打笑脸人。见到苏秦上来就说好话,自然不好下令赶人走,多少也要让苏秦把话说完。

第二,借。苏秦出山第一站是秦国,只不过秦惠文王刚杀了商鞅,对于这些游说之士比较厌恶。他看在秦国没机会,于是去了燕国。

苏秦说服六国的顺序分别是,燕、赵、韩、魏、齐、楚。在说服的时候,分别都借用了其他国家的威胁。在说服燕王的时候,借用了赵国、齐国的威胁;在说服赵王、韩王、魏王、楚王时,利用秦国的威胁;在说服齐王的时候也借用了秦国的威胁。

这是给六国创造了需求对抗秦国,以维护国内稳定以及君主自身的权势。

苏秦自己并没有资源,而是通过别人的资源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先以燕国作为撬动点,让燕国上他的船,这样燕国就变成了他的筹码之一。然后又利用秦国对六国的直接威胁和潜在威胁,加上燕国等之后的国家已经加入了这个联盟,来撬动其他国家。



△影视剧中的苏秦。图片来源:电视剧《大秦帝国》截图

第三,吓。捧了君主之后,苏秦点破了对应国家当前面临的局势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当然,这些东西苏秦能够看到,六国君主以及他们的大臣也多少能看到,而且肯定是已经有了方略的。苏秦想要推行自己的谋划,势必推翻这些原有方略。那么怎么推翻呢?直接说原有方略不好?那很得罪人。直接说有更好的办法?六国未必相信。所以,苏秦要展现极端场景来吓对方。所谓极端场景,就是延伸六国当前的策略推演,假如继续这样做,六国会发展成什么样。

人对于自己提出的主张,往往都比较乐观,会主动往好的方面去想。因此,苏秦就反过来,这其实就是把路带偏,把事情发展尽量往坏的方面说。不这样说,苏秦怎么兜售自己的主张?

第四,解。经过这么一吓,六国君主也知道了利害。苏秦就把他的解决方案抛了出来。关键是苏秦提出来的方案,听起来不但效果好,而且花费还少。因此六国君主也乐得选苏秦的方案。

实际上,六国在实行苏秦的合纵策略后,从公元前333年到公元前319年这14年期间,整个战国进入一个相对和平的状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