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打药可费劲了,现在用无人机,省时又省力!”,资阳市乐至县大佛镇骑龙店村的麦田边,曾宪春望着天空感慨道,几架无人机正灵活地穿梭在翠绿的麦浪之上,均匀喷洒着药液。如今在乐至县,像曾宪春这样借助科技手段进行农田作业早已不是新鲜事,农忙时节,无人机、收割机等现代化工具的身影随处可见。在这片土地上,机器的嗡鸣声与村民们忙碌的身影交织成一幅现代化春耕图景,科技正为这里的粮食丰收之路铺上坚实基石。

无人机“飞防”精准施药,小麦病虫害防治高效开展

在乐至县大佛镇骑龙店村,1100余亩小麦田一片翠绿,生机盎然。4月15日,乐至县孝福园家庭农场负责人曾宪春组织无人机开展“飞防”作业。技术人员将配置好的药液装入无人机,操控其在麦田上低空飞行,均匀喷洒药液,仅需十几分钟即可完成数亩麦田的施药工作。

“我们孝福园家庭农场小麦种植面积一共是1100余亩,从2023年开始使用无人机开展‘飞防’作业。”曾宪春介绍,无人机“飞防”节约时间,效率高,并且喷洒均匀,效果好,1100亩麦田最多两天就可以完成一次植保。


无人机“飞防”开展作业。周媛供图

近年来,大佛镇在“精细耕种”模式下功夫,大力推广普及现代化科技种植管理技术,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同时,抢抓田间管理关键期,全力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保障作物安全生长,为粮食稳产增收打下良好基础。

如今,全镇2704亩小麦的“飞防”作业正有序推进。通过无人机精准施药,不仅减少了农药使用量,还降低了人工成本,为农户节省了开支。

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力水稻育秧高效推进

与此同时,在乐至县中天镇桂林社区的乐旺滋稻渔专业合作社育秧基地,村民们正紧锣密鼓地开展水稻育苗备耕工作。4月14日,该基地从绵阳运来3400盘暗化秧苗,40多位村民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进行摆盘作业。经过25至30天的培育,这些秧苗即可移栽,预计育秧25亩,能满足5000亩秧田的栽植需求。

“高效的育秧、插秧流程离不开高标准农田建设。”合作社负责人蒋刚介绍,完备的基础设施让机械设备如三轮车、传送带、插秧机、收割机等贯穿从育到收的田间作业,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经济效益。


中天镇桂林社区育秧现场。周媛供图

中天镇现有9900亩田地,其中6000余亩已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全部由业主流转用于稻虾综合种养。这种“稻虾共作”的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增加了农户的收入来源。

下一步,乐至县将继续加大科技兴农力度,进一步推广农业新机械新技术,同时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为全年粮食丰产、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周媛、肖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