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弘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日前表示,澳大利亚政府将开始着手推进终止澳大利亚北领地政府与中国民企岚桥集团的租约,以收回达尔文港的管理经营权。他声称:“我们希望它(达尔文港)掌握在澳大利亚人手里。”澳反对党领袖达顿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对此,外交部发言人在近期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敦促澳方切实为中国企业在澳投资运营提供公平、非歧视、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不要泛化国家安全概念,不要把正常的商业合作政治化。
为什么今年澳朝野两党会不约而同地声称将对这一租约下手呢?首先,这可能与今年5月将举行的澳联邦议会选举有着密切联系。近年来,在对华政策上展示强硬态度几乎已经成了澳政党在选举期间的标准动作。朝野两党在选情白热化时拿达尔文港租约说事的主要目的可能有三个:显示执政能力和应变手段、争取更多支持,转移选民对经济问题的注意力,以及避免被对手抓住“对华软弱”的把柄。在大选马上就要举行的当口,只要是能够争取更多选票的行动都在各党派的考虑范围内,即使是较为务实的阿尔巴尼斯也不例外。
其次,在美国政府对全世界挥舞关税大棒,连盟友都不能幸免的情况下,不排除澳政府会将其对待达尔文港租约的态度,作为与华盛顿方面交易的筹码,并以此向美国方面示好。达尔文港所在的达尔文市是澳大利亚最北部的港口城市,地理位置十分关键,是美国“印太布局”中位于西太平洋的战略要地。为将达尔文港打造成围堵对手的“桥头堡”,美军从2012年就开始在该地部署军事力量。对于美国对达尔文港的心思,澳政府心知肚明。一些澳大利亚政客认为,在达尔文港的问题上顺从美国能够培养美国对澳好感,加上澳方向来重视在美国主导的“奥库斯”框架下的合作,美国有可能在关税等问题上对澳“网开一面”。
事实上,达尔文港项目是中澳合作互利共赢的典型案例。经澳大利亚特恩布尔政府批准,澳大利亚北领地政府于2015年与中国岚桥集团签署了总值5.06亿澳元的租赁权协议,将达尔文港码头租赁给岚桥集团,租赁期99年。自岚桥集团接手运营达尔文港以来,该港口的年吞吐量从1600万吨增长至超3000万吨,达尔文港也已经成为澳联通亚洲国家的重要贸易枢纽:仅2023年,澳大利亚就通过该港口向中国出口大约50万吨的各类矿石产品,同时向亚洲市场(包括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等)出口约1500万吨的液化天然气。
然而,澳国内一些右翼政客、媒体和反华智库学者对此视而不见,依然与美国政府一道,持续不断地以“威胁国家安全”等借口对澳政府施压,要求澳政府审查该项目。莫里森政府和阿尔巴尼斯政府分别于2021年和2022年对该租约进行安全审查,两次审查结果均表明,所谓的“中国威胁”完全是子虚乌有,所谓的“安全风险”也根本不存在。若澳政府真的强行收回达尔文港运营权,不仅可能需要根据《中澳自贸协定》中相关条款支付巨额赔偿,还要承受此事可能带来的产业倒退、就业流失,以及国家信用的衰减。
达尔文港为澳大利亚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已然表明,中澳经贸合作带来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数据显示,2022—2023财年,对华贸易使澳平均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2600澳元,为澳创造59.56万个就业岗位,使澳家庭节约生活成本4.2%。这充分说明,稳定且庞大的对华贸易为澳民众增收、就业、消费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在当今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单边保护主义甚嚣尘上的情况下,连续、稳定的中澳经贸合作,对于澳大利亚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可谓极其重要。
总而言之,莫须有的“安全威胁”不应成为中澳经贸合作的“绊脚石”。维护中澳间互惠互利的合作,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也符合亚太地区求稳定、谋发展的大局。目前已然回归正轨的中澳合作,更应在凝聚共识、化解分歧的过程中,迎接更加光明的未来。(作者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亚太研究中心主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