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校园里,时光的齿轮与千年的智慧悄然相遇。包头市青山区哈达道小学一年级“探秘二十四节气,感受四季之美”项目化学习第一阶段已圆满落下帷幕。在近一个月的探索中,包头市青山区哈达道小学的师生携手推开传统文化的大门,让二十四节气从典籍走向生活,在童心中播下文化的种子。



为了让抽象的节气知识变得可触可感,项目启动前,一年级教师团队做足了准备:精心搜集节气传说、民俗故事、古诗谚语,制作了图文并茂的节气转盘、知识卡片等教具,还为每个节气匹配了对应的古诗词,如《春晓》对应立春、《清明》呼应清明。课堂上,老师们通过动画短片讲述节气起源,用互动游戏“节气蹲”帮助孩子们熟记节气名称与顺序,更带着孩子们齐声吟诵朗朗上口的《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稚嫩的童声中,四季的韵律悄然扎根。学生们则以小组为单位,化身“节气小侦探”,收集与节气相关的自然现象图片,在家长的协助下查阅节气记载。“原来‘惊蛰’是虫子醒来的日子!”“《小池》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说的是立夏!”孩子们在预习中惊喜连连,对节气的好奇化作眼中的星光。







在识字课上,老师带着孩子们拆解“春”“夏”“秋”“冬”的字形:“‘秋’字左边是‘禾’,右边是‘火’,代表谷物成熟似火燃烧。老师以“立春”“惊蛰”等汉字为切入点,带领孩子们观察字形结构:“‘春’字下面的‘日’代表太阳,上面的部分像小草发芽,寓意万物生长。孩子们拿起彩笔,在“识字小报”上为汉字标注拼音、绘制简笔画。





当《春晓》《清明》《小池》等古诗走进课堂,孩子们在诵读中触摸季节的脉搏:“‘接天莲叶无穷碧’就是夏至的荷花池。孩子们还亲自动手制作了节气书签。他们利用废旧纸张,剪出各种形状的书签,然后在上面绘上与节气相关的图案和诗词。这些书签不仅美观实用,还成为了孩子们记录节气之美的小小载体。比如,在“立春”书签上,孩子们画出了破土而出的小草和初升的太阳,寓意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的勃发。在“夏至”书签上,他们则画出了炎炎烈日和茂盛的树木,感受着夏日的热情与活力。





4月15日,“童趣绘节气”平面创意作品展在“节气艺术馆”(学校书吧)拉开帷幕,120余件作品串起一条穿越四季的长廊瞧!一把把扇面宛如灵动的文化载体。“寒露”扇面以红枫与灰云勾勒秋意,“小寒”扇面上俏皮的手套与冰糖葫芦,将节气特色与童真童趣巧妙融合。每一笔色彩都是孩子们对节气的独特理解,每一幅画面都流淌着传统文化的诗意。精美的节气转盘是孩子们探索时间奥秘的窗口。转盘上,二十四节气有序排列,搭配着代表每个节气的图案——惊蛰的昆虫、夏至的西瓜、霜降的枫叶……孩子们不仅用彩笔绘出节气元素,更在转动转盘中感受四季轮回,让传统文化在实践中生根发芽。





除了扇面与转盘,多样的作品同样精彩纷呈。手抄报上,“春、夏、秋、冬”四大板块清晰明了,诗词与图画交织;圆形简笔画中,“立冬”的雪景、“谷雨”的种苗充满巧思。这些作品不仅是孩子们的创作,更是他们走进二十四节气、亲近传统文化的足迹。





二十四节气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时间礼物,孩子的创造力让这份礼物焕发新的光彩。第一阶段的学习不仅让孩子们记住了节气名称,更在观察、创作中建立了对自然时序的认知。当小组合作完成一幅幅节气海报时,他们学会了倾听、分工与协作。项目后续将开展自然观察记录、节气美食制作、“节气嘉年华”等活动,让包头市青山区哈达道小学的孩子们在实践中继续感受节气与生活的联结。从课本到指尖,从课堂到自然,包头市青山区哈达道小学的孩子们正以童真为笔,在二十四节气的画卷上书写属于自己的文化记忆。这场关于时光与传统的启蒙之旅,才刚刚开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