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的这些健康食物,其实营养不咋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营养科 主治医师 蔡晶晶

在如今健康生活理念火爆的时代,大家对“健康食物”热情满满。然而很多被大家认为健康的食物,实际上营养价值和预期的可不一样。接下来,咱们就依据权威数据和指南,好好分析分析这些食物,帮大家树立起精准又科学的饮食观念。

被“高估”的健康食物真相

果汁

好多人觉得喝果汁就能代替吃水果,还能快速补充营养。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明确告诉我们,新鲜完整的水果才是最好的选择。以苹果为例,榨汁后,会损失近80%的膳食纤维。此外,果汁里的糖分释放得特别快,血糖生成指数(GI)比较高。有研究表明,一杯250毫升的橙汁,含糖量能达到20克左右,已接近《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里建议成年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上限了。要是长期大量喝果汁,很容易糖分摄入过量,肥胖、糖尿病这些疾病的风险也就跟着增加了。

燕麦片

燕麦片因为含有丰富的β-葡聚糖等膳食纤维,对肠道健康有好处,还能帮助控制血糖,所以深受大家喜爱。可是,市面上有些即食燕麦片,添加了大量的糖和植脂末。美国心脏协会(AHA)研究发现,有些即食燕麦片产品,每100克里面添加糖的含量能超过15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选择天然、没有添加的燕麦片,每天吃大概40克,这样就能摄入大约10克膳食纤维,对维持肠道正常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很有帮助。

酸奶

酸奶通常被大家当作健康食品。然而,很多风味酸奶里加了大量的糖分和添加剂。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有标准规定,要是酸奶里碳水化合物含量太高,那很可能就是加了不少糖。相关调查显示,有些风味酸奶每100克含糖量超过15克,远远超出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的建议。相比之下,原味酸奶更健康,我们可以适量加点新鲜水果来增加风味,这样既能吸收酸奶里的优质蛋白质、钙等营养,又能避免摄入过多糖分。

全麦面包

全麦面包被不少人当成健康主食,觉得它富含膳食纤维,能帮忙控制体重和血糖。但实际上,很多标着“全麦面包”的产品并不正宗。英国饮食协会做过调查,市面上大概60%号称全麦面包的产品,全麦粉含量连50%都不到。有些商家为了让面包口感更好,还加了大量精制面粉、糖和油脂。真正的全麦面包应该是以全麦粉为主料,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议,每天全谷物的摄入量应该在50~150克,这种面包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吃了很容易有饱腹感,还能让碳水吸收变慢,对健康有利。

正确选择与食用健康食物的建议

仔细阅读食品标签

这是了解食物真实营养成分和配料的关键。查看配料表时要留意,成分是按含量从高到低排列的。我们应优先选择天然食材排在前面、添加剂少的产品。例如挑选燕麦片时,若配料表首位是燕麦,且无大量糖、植脂末等成分,那么这款燕麦片相对更健康;选择酸奶时,要关注碳水化合物含量,若数值过高,可能添加了大量糖。购买面包时,若“全麦粉”不在前几位,且有较多“白砂糖”“人造奶油”等,就不是优质全麦面包。

多样化食物选择

不同食物的营养特点各异,没有一种食物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我们每天应保证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25种以上。谷物、蔬菜、水果、肉类、奶制品、豆类等都要合理搭配。不能因为某一种食物被认为健康,就大量单一食用。只有多样化饮食,才能确保营养均衡,满足身体各方面需求。

优化烹饪方式

烹饪方式对食物营养保留影响很大。应多采用清蒸、煮、炖、快炒等健康方式。清蒸鱼能最大程度保留鱼的营养成分,减少油脂摄入;煮鸡蛋简单又能保留鸡蛋的优质蛋白和多种维生素;快炒蔬菜能减少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流失。要减少油炸、油煎、烧烤等方式,油炸会使食物热量大幅增加,且高温下还可能产生丙烯酰胺等有害物质;烧烤过程中易产生多环芳烃类致癌物,对健康不利。

校对 盛媛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