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白领林悦的记账本显示每月健康食品支出占比38%,体检报告却亮起3项红灯,《中国城市白领健康状况报告》揭露90后群体健康消费年均增长21%,亚健康比例却突破76%。
货架上标注着低脂全麦的面包含有30%小麦粉,号称零糖的酸奶添加了结晶果糖,售价49元的燕麦奶实际含糖量超过可乐。上海市消保委检测显示,42%宣称健康的网红食品存在成分标注不实问题。
健身博主推荐的超级食物套餐日均成本超200元,明星代言的酵素产品被检测出泻药成分。中国营养学会数据显示,我国膳食补充剂市场年增长19%,但消费者正确认知率不足12%。
凌晨两点的写字楼里,吃着58元轻食沙拉的陈晨苦笑:加班费刚够支付明天的抗糖套餐。这种用高消费缓解健康焦虑的现象,正在制造新的社会性困局。
当我们为每100克减少的2.3克脂肪支付300%溢价,当早C晚A的护肤仪式演变成每月固定消耗的工资比例,究竟是在购买健康,还是在为营销话术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