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在北京西城区文化中心剧场内,来自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大山深处的10名孩子与名家同台诵诗,用稚嫩笔触写下“大地之韵”,为2025百年丁香诗会注入最动人的童真力量。这场跨越千里的诗歌对话,将来自西南边陲的乡村孩子的文学梦想照进了国家级舞台。
据介绍,“诗承古今·雅聚宣南”2025百年丁香诗会,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携手主办,并依托央视新闻等新媒体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同步直播,让万千观众共赴这场跨越时空的诗歌之约。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来自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漭水镇中心学校的10位小诗人,作为特邀嘉宾,以稚嫩却坚定的步伐,踏上了这个国家级文化舞台,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
当天,10位小诗人怀揣着对诗歌的无限热爱与纯真梦想,与知名导赏官郦波、草根文学之星菜场作家陈慧,以及农民诗人韩仕梅同台竞技,共同演绎了原创诗歌《写在大地上的诗》。诗篇中质朴无华的语言,饱含深情厚意的表达,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每一位听众的心田,激起了层层共鸣的涟漪。这场跨越年龄界限、身份差异的诗歌对话,深刻展现了“人民诗意”的磅礴力量与无限可能。
在这群平均年龄仅12岁的小诗人中,六年级的于宛涵将诗歌比作“照亮世界的灯”,而第一次走出大山的禹晓彤则被北京灯火震撼:“每盏灯都像会发光的诗行。”他们的诗句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饱含着对土地真挚的感情。农民诗人韩仕梅观看表演后说:“孩子们让我想起自己最初写诗的样子——把心掏出来给土地看。”诗会导赏官郦波则评价:“当他们站在台上那一刻,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诗歌的未来,更是文化薪火相传的现在。”孩子们纷纷表示,这次宝贵的经历不仅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更坚定了他们用诗歌记录生活、与时代对话的决心与信念。
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北京市西城区联合打造的文化品牌,本届诗会首次通过央视新闻多平台直播,吸引超百万网友在线围观“乡村小诗人PK文学名家”的精彩场面。西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孩子正是“双减”政策下乡村诗教成果的缩影,“他们的出现,让百年丁香长出了新枝。”
据介绍,保山市昌宁县漭水镇近年来通过“校园诗歌课”“田野采风”等形式培养出百余位小诗人,他们的作品曾多次被收入省级文学刊物。此次进京的10名孩子返程后,将继续用诗歌记录乡村振兴的点点滴滴。
开屏新闻记者 崔敏 通讯员 罗宇钧 龙如娟 文 图片来源于央视频
一审 何晓宇
责任编辑 何丹
责任校对 罗秋旭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