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平目前任教于阜阳市颍东区老庙镇中心小学,并担任一年级年级主任。刘学平坚信,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始终把班级、学生放在心上,同时享受教育带来的幸福感。对他而言,幸福就是与学生们共同度过的时光。而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每天都有新的挑战和课题,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和答案。
在超过20年的教育生涯中,刘学平一直担任班主任。2018年,他从初中转至小学任教,从初中教学环境的适应者转变为小学教师,对他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履行教师职责,他坚持学习,持续阅读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书籍。在课堂上,他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根据不同的课型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多发言、多实践,通过探究学习牢固掌握知识。课后,他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注意与学生交流的方式方法,与学生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深受学生喜爱。
刘学平表示,每天与学生们相处,他仿佛回到了童年。学生们稚嫩的声音和纯真的笑脸深深地印刻在他的心中。他回忆起一个难忘的瞬间:“有一天下午,我让学生举手发言分享家乡的变化。我注意到一个坐在角落的小男孩反复举手又放下。我邀请他发言,他迟疑了几秒后,大声地讲述了家乡的变化。课后,他小声告诉我,感谢我能在短时间内记住他的名字。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记住学生的名字虽简单,却可能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育的核心在于情感的交流。成功的教育始终基于爱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和个人性格,这要求我们去发现他们的差异,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刘学平认为,每个学生都渴望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只是在成长的道路上可能会迷失方向,我们的任务是发现、引导和纠正他们。
“我班有个男生叫李阳,他非常活泼,乐于助人。了解了他的基本情况后,我与他进行了深入的交谈,询问了他的理想,以及是否愿意为实现理想而努力,是否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以及是否愿意改变。他告诉我他愿意改变。于是,我为他制订了一个详细的计划,特别关注他的表现,并及时给予表扬和激励。一段时间后,他的转变令人欣喜。我在班级中表扬了他,这进一步激发了他的积极性,学习动力也更加强劲。我真心为他的进步感到高兴。当然,改变不良习惯需要时间和耐心,我们应做好长期努力的准备。我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要用爱心、耐心和信心去浇灌,每个学生都能给我们带来惊喜。”刘学平说。
(张秀礼、杨倩、和超,记者徐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