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审计局与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虹控股集团)审计部以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决策部署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历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创新打造"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协同监督新模式,通过联合开展长虹控股集团某子公司财务收支审计实战项目,共同编制《竞争性企业常见问题审计监督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及配套规范性文件汇编,探索形成兼具科学性与规范性的国有企业监督体系,打造标准化、现代化的创新实践样本。
一、科学构建监督架构,规范审计运行机制
创新"宏观+微观"双重视角审计监督模式,以国家审计的政策高度审视战略执行合规性,依托内部审计的业务深度穿透经营环节规范性,通过科学构建监督架构,覆盖"战略决策—业务执行—风险管控"全链条的监督闭环。建立两审协同工作运行机制,共同制订审计项目方案,明确各环节衔接标准与责任边界,将审计程序、证据采集、风险评估等关键环节标准化,确保监督过程科学严谨、操作规范。
本次创新实践发挥国家审计独立性强、内部审计扎根一线优势,绵阳市审计局重点关注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重要财务信息真实性、绩效评价等情况,长虹控股集团审计部重点关注企业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全过程,现场审计时间压缩30%以上,从不同视角来审视和发现问题。
二、科学配置审计资源,规范协同运行流程
建立"四维协同"机制:一是审计计划协同。绵阳市审计局在长虹控股集团审计部提出的需要加强审计监督的重点下属企业、重大经营项目清单中抽取审计目标,由国家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机构共同实现对集团重点领域、重点监管对象、重大经营战略实施情况的全面审计。二是现场实施协同。绵阳市审计局与长虹控股集团审计部共同组建审计组,整合运用国家审计专业能力强、内部审计“敏感度”高的各自优势,聚焦重大问题、重大疑点、重大风险,深入核查缘由、事实、后果,把问题查准、查深、查透,有效提升审计质量。三是整改落实协同。绵阳市审计局对各级国家审计机关查出涉及长虹控股集团的问题建立“清单”“台账”,加强督促检查,实现管理闭环;根据内部审计备案资料,对长虹控股集团的审计整改工作开展指导和监督。长虹控股集团审计部履行“协助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督促落实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职责,推动国家审计发现问题全面整改,并以此带动内部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格局健全完善。四是成果运用协同。绵阳市审计局围绕推动落实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战略部署、完善国资国企监管体系的目标,整合运用国家审计机关企业审计成果和长虹控股集团审计部内部审计具体案例,形成“研究型审计”决策资讯,实现“站位提升”与“支撑落地”相辅相成;长虹控股集团审计部运用国家审计成果,扩展研究分析“样本面”、精准落实宏观政策“对接点”、细化为集团发展建言献策的“路线图”,更好服务本企业深化治理。
三、科学转化监督成果,规范长效治理体系
两审协同,合力打造了可复制的长效监督模式与范本。创新构建"1+2+N"成果体系:"1"份主报告揭示企业问题与风险;"2"项长效化成果包含《指南》、使用手册;"N"个专项建议为企业寻求政策及资源支持。其中《指南》梳理了正面清单和风险负面清单,建立"问题—法规—定性"三维索引结构,通过便携式手册设计实现规范标准的快速查证与精准应用,推动国有企业在重大政策措施落实、重大经济决策等方面堵塞管理漏洞、防范经营风险,达到“审计一点、规范一片”的效果,使监督成果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规范治理范式。
综上所述,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两审协同”,不仅是一次审计理念、审计思路与审计方式方法的碰撞,更是一次审计效能的联动耦合,在互学互鉴、通力合作中激发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 “双轮”驱动力,加大了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力度、扩大监督范围,实现“1+1>2”的监督效果。
该创新实践通过科学构建监督体系、规范制定相关标准、优化协同运行流程,实现了"三个转变":监督视角从单一维度向多维度多视角转变,审计方法从经验判断向数据驱动转变,整改机制从个案处置向标本兼治转变。通过将科学思维贯穿审计全过程、以规范标准固化创新成果,为新时代国有企业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科学为基、规范为纲"的实践范例,彰显了审计监督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制度性保障作用。
供稿:绵阳市审计局 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审计部
编辑:孙哲
目前180000+人已关注我们,您还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