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丰台区新村街道组织开展了“法治赋能乡村振兴”主题党建共建活动。自担任樊家村“法治副村长”以来,国家法官学院郑悦迪同志一直积极参与乡村法治文化建设,为改善村域社会治理提供法律咨询和建议,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领乡村治理。
首先,由樊家村党总支书记安振辉带领与会人员参观鼎业未来健康产业园,为大家详细介绍樊家村经济发展、产业项目情况。国家法官学院向樊家村捐赠了一批涵盖农村土地流转、婚姻家庭、劳动权益保护、农业生产经营等法律领域的图书,为村民们提供了便捷的法律学习资源。
随后,国家法官学院民商事审判教研部主任李成斌、民商事审判教研部教授胡云红、民商事审判教研部讲师郑悦迪三位专家,围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的立法背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组织机构与治理机制、财产经营管理和收益分配等法条内容,结合典型案例和法律实务,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进行了深度解读。
讲座后,与会人员围绕农村集体组织股权分配等实际法律问题开展了深入交流研讨。会议强调,要打造双向赋能的创新平台,在为樊家村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文化建设提供法治智力支持的同时,选取农村治理鲜活样本和典型案例,以法治基层实践反哺法学理论研究。
丰台区“法治副村长”工作机制建立以来,新村街道携手法治副村长扎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着力打造“三个平台”,探索建立了党建引领协作共建、法治赋能乡村振兴的新实践,为辖区农村基层治理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一是打造“党建引领的实践平台”,构建“组织联建+法治赋能”的双引擎。新村街道以党建为引领,按照“组织共建、阵地共享、活动共融”的原则,建立法治副村长所在单位和任职村党组织之间的长效共建合作机制,推动双方党员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中互学互鉴,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二是打造“法治惠民的服务平台”,实现“精准普法+源头治理”双突破。携手法治副村长,充分利用国家法官学院法学专业优势和教师资源力量,供给各项精准法律服务,为村民破解多项基层治理法律难题。三是打造“双向赋能的创新平台”,激活“智库支撑+实践反哺”双循环。一方面依托学院法律人才优势,为樊家村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等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以实践反哺法学教育,选取农村基层治理鲜活样本和典型案例,为学院教学科研提供法治实践沃土,实现共建共享、互促共进。
责任编辑:任芯仪(EN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