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是所有父母头疼的问题。
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培养孩子的方式也不同。
俗话说,穷有穷的养法,富有富的养法。
然而,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无论穷富,这三个都要对孩子大方一点。
给孩子足够的爱
爱,是所有家庭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研究表明,在爱里长大的孩子,具备很强的自信心与自尊心,也更容易获得自我实现。
相反,在缺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则有着缺乏辨别能力,以及“不配得感”等问题。
在心理学中,“不配得感”指的是压抑自己的真实需求,认为自己不值得所有美好的事物。
低配得感的人,往往缺乏积极向上的动力和对生活的信心。
有些家庭虽然富有,但父母总是忙生意,一年到头也见不上孩子几面。
有些家庭情况并不好,但父母却总能陪伴在孩子身边,给孩子充足的爱。
也就是说,贫穷或是富有,只要有心,都可以给孩子充分的爱。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所给予的爱并非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
如果因为孩子成绩好就爱孩子,成绩不好就不爱孩子,反而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自我怀疑和不安全感。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曾提出了“无条件积极关注”,指的是无论孩子做了什么、是什么样子,都能给孩子最真挚的关心。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安全基地,而父母的爱是筑造安全基地的主要部分。
当孩子拥有一个安全基地时,才会勇敢地探索、成长。
给孩子足够的教养
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家教永远是人生的底色。
我们每个人都会喜欢懂礼貌、有教养的孩子,穷养、富养都不如孩子有教养。
身为父母,虽然我们要给孩子充足的爱,但不意味着溺爱孩子。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一旦孩子被无底线的纵容溺爱,就容易出现自私、毫无同理心等问题。
同时,溺爱下的孩子也不会感恩父母,看不见父母的辛苦和劳累,只是一味地想要满足自己的需求。
这样的孩子,往往也不会尊重他人,也就是别人口中的“熊孩子”。
有教养的本质,其实是同理心。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从小时候开始,就应该给孩子培养起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比如,在公共场合时,说话、做事是尽量不要产生太大的噪音、守时守约、尊重他人边界等等。
一个有教养的孩子,也更容易获得他人的青睐。
给孩子坚定的原则
在人生旅途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
从小时候的电子游戏,到长大后面临的各种选择,都需要孩子有坚定的原则,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詹姆士·杜布森在著作《勇于管教》中写道,规矩和原则就像是悬崖边的栏杆。
只有父母给孩子树立好这些栏杆,孩子在犯错时才能及时的悬崖勒马。
因此,有远见的父母往往特别注重孩子行为规范和处事原则的培养。
当孩子形成习惯之后,就算家长放手,也不会做一些出格的事情。
在给孩子树立原则之后,刚开始孩子可能会哭闹,但也要坚定的执行。
如果家长妥协了,那么孩子下次还是会故技重施。如果家长一直很坚定,那么孩子就会明白这些规则是不可触碰的。
一个有原则的孩子,才会在人生路上走得更远。
总而言之,不管有钱没钱,在爱、教养和原则方面,家长都要大方一些。
只有这样,才会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