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八年级的小丽心事重重,一有时间就把小镜子拿出来,对着镜中的自己端详很久。她向学校心理教师吐露:其他女孩都长得漂漂亮亮的,身材苗条,而自己又胖又丑,眼睛太小,嘴巴太大,脸上长痘......想到这些不足,心中总是很惆怅,严重影响自己的情绪。

合肥市第五十中学东校教育集团西园校区的心理老师刘书云表示,小丽这样的情绪表现并非个例,许多青春期的孩子都会经历类似的困扰,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刘书云告诉记者,心理学家将这种由于青春期体态意识所带来的烦恼称为体像焦虑。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更加关注自我形象和自身评价。随着身体的明显变化,多数孩子都希望有理想的外貌,当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时,就会产生焦虑和自卑感。

刘书云建议家长首先要理解和共情。“孩子们在青春期对自己的身体形象特别敏感,会因为一些微小的缺陷而感到自卑和不安,这可能是受到社会媒介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理解他们的困惑和不安,共情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并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身体观念。”刘书云说。

刘书云表示,在理解的基础上,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正视自己的体像特点,接纳不完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勇气。她建议家长这样跟孩子沟通:“不论自己是高个子还是矮个子,不论是肥胖还是苗条,不论是大眼睛还是小眼睛,都不要对自己天生的事实感到羞愧。相貌是天生的,是自己无法选择的,但内在的东西却是可以由自己来塑造的。它比外在的美更宝贵、更高级、更有社会价值。”

刘书云建议,家长要努力帮助孩子挖掘内在美,如引导孩子关注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鼓励他们在擅长的领域不断进步,在每一次进步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 本报记者 陈婉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