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官方采集文献书籍千卷,历时八年成书《太平御览》。

《春明退朝录》中说:“太宗日览三卷,一岁而读完。”

作为中国类书之冠,《太平御览》由此而得名。

该书贯通古今义理,包罗天下万象,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璀璨明珠。

读懂其中最经典8句话,长见识,开格局,为人处世大有进益!



01

凡药,上者养命,中药养性,下药养病。

译文:

上等药物滋养生命,中等药物调养性情,下等药物治疗疾病。

感悟:

《遵生八笺》有言:“欲长生无限者,当服上药。”

人食五谷,孰能无疾,但药也分上、中、下三品。

上等药物,当是修德养命,常行善事,大德者必得其寿。

中等药物,则是节制欲望,颐养性情,知足知止,亦能细水长流。

下等药物,才是等到疾病缠身,不得已而为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与其治已病,不如治未病,行善积德,寡欲养性,无病无灾过一生。



02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

译文:

真正聪明智慧的人,往往抱朴守拙,显得大智若愚。

感悟:

《运命论》有言:“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这世上,才华横溢的是强手,大智若愚的才是高手。

锋芒毕露、精明外显的人,容易招风惹雨,往往走不长远。

那些真正的聪明人,向来懂得藏器于身,为人谦卑低调。

纵使万事了然于胸,也隐而不露,故而能周全自己,成就自己。



03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译文:

不注意入口的食物就容易致病,不讲究出口的言语就容易引祸。

感悟:

《醒世恒言》中讲:“舌为利害本,口是祸福门。”

入口的食物不洁或不节,很容易百病丛生,身体抱恙。

出口的言语不慎或不当,便可能引发冲突,招致祸患。

管住自己的嘴,控制饮食,注意言辞,才是纳福远祸之道。



04

日回而月周,时不与人游。

译文:

太阳升落不息,月亮运转不止,时序从不因人的意志而改变。

感悟:

北宋词人晏殊写道:“时光只解催人老。”

时间无法回溯,无法改变,只顾着一味向前。

一天二十四小时,就是对每个人最大的公平。

我们无法阻挡岁月的流逝,却能珍惜光阴,活在当下。

在有限的生命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活出无限的价值。



05

人之进退,唯问其志。

译文:

进而出仕,退而出世,只取决于自己的志向。

感悟:

王粲《咏史诗》有云:“人生各有志。”

有的人,追求功名利禄;有的人,向往诗酒田园。

不同的价值追求,不同的命运轨迹,并无好坏高下之分。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听从自己的心,践行自己的道,就不枉来人间一趟。



06

人知药理病,不知学理身。

译文:

人人皆知使用药物来疗愈疾病,却不知通过读书学习来陶冶身心。

感悟:

《格言联璧》中讲:“鱼离水则身枯,心离书则神索。”

人生一世,不只要爱惜身体,更要懂得富养精神。

读书,是天地间第一等人品,是修身养性的不二法门。

活到老,学到老,经常阅读,汲取营养,方能形神俱养,达成最佳的生命境界。



07

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

译文:

清晨起床,不应在鸡鸣之前,不宜在日出过后。

感悟:

《管子》有言:“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

顺应“天人合一”的法则,起居与时节同步,方可身康寿长。

鸡鸣为丑时,是凌晨1点到3点,人应在睡眠中舒展肺气。

日出为卯时,是清晨5点到7点,人也要起床以升发阳气。

无论男女老少,作息规律,才会阴阳平衡,气血调和,消弭疾病于无形。



08

上取象於天,下取法於地,中取则於人。

译文:

上效法于天,下效法于地,中效法于人。

感悟:

《周易》有云:“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效法天、地、人三才之道,是一个人立身处世、建功立业的根本。

顺应天道,阴阳消长,盛极必衰,不求圆满,但求小满。

遵循地道,过刚易折,过柔易靡,刚柔并济,才刚刚好。

合乎人道,不仁则辱,不义则毙,多行仁义,无往不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