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真正的道理往往很简单,而唯有的简单的道理才能更广泛且长久的流传下来。

所谓的“道”,以现代人的理解,也可以将其视为底层逻辑,毕竟这世间许多的规律都是相通的,只需要抓准了底层逻辑,那么纷繁的事物落到眼中,自然都可以梳理出简单的逻辑来。

而《周易》其实就是这么一本底层逻辑之书。

很多人觉得它难,甚至畏称其为“天书”。其实对于小君来说,《周易》说难也难,说不难其实也不难。

《周易》的难点在于太抽象,很多人读不懂《周易》,看不透事物的本质,就在于缺乏抽象思维的能力。

所谓的抽象思维,就是从大量的现象或事物中去总结凝练出共性的能力。而《周易》正是一本去繁就简,将天地间万事万物浓缩凝练为简单的底层逻辑的书。



正如一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若只看树冠根本理不清那错综复杂交错的枝叶,这便如世间万物的现象。但若视线越实现向下,其轮廓就越发的简约直到那牢固地扎根于土壤的主干,而这便可视为事物的底层逻辑。

若将《周易》翻译成英文,那便是:讲变化的哲学。

世间万物皆在变,而万物的变化皆体现在其现象上。

因此,若能抓住世间万端变化的规律,那么就能明了这世间事物发展的底层逻辑。

而这就是《周易》的核心。

因此,《周易》也相当的简单。

它将世间万物的变化发展,凝练为阴阳两极的互动规律,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贯穿全书。若能掌握这阴阳变化的规律,就能够掌握了事物发展逻辑。

在《周易》中,阴阳有其本身的变化规律,便是阴消阳长和阳消阴长。若将“阳”视为正向的力量,那么与之相对的“阴”便是负面的力量。

例如“剥卦”代表事物的衰弱,五阴剥一阳,是阴盛阳衰之世,落到社会人事就是小人得势横行,君子势微难以与之抗衡,因此世道衰弱。

然而阴阳易变的底层逻辑阴阳消长,物极必反。当阴盛阳衰至极时,便是阳气逐渐开始萌生之机。因此“剥卦”之后紧随的便是“复卦”代表着阳气的萌生,亦代表着当世道乱到极点的时候,便会迎来君子之道渐长,而小人的势力渐渐消退的时代。若落到四时天候的更迭便是冬至阴气盛极,而阳气反悄然而生的时候。

这是阴阳之间自身的消长。但若将阴阳两极放到更细微的层面,那么他们之间的变化将受到更多的环境和条件的影响。

就拿六爻来说,六爻的吉凶悔吝不止受到一套规律的变化。其中最简单的就是得位为吉,失位为凶。



爻与位的关系是质与用的关系,阴阳爻本身代表其本质,阳爻是刚健是主动是积极向上的力量,而阴爻则是柔顺是被动是需要辅助的一方。

从人事角度来说,当阳爻处在阳位上他的能力便是他的本质,他处在力所能及的位置上,从他它的能力上来说,成事问题自然是不大的。但许多事情若要想要得到圆满,那么唯有能力是不够了,心性有时候也起到了决定作用。因此我们有时候就可以看到,有些时候,阳爻居阳位,反而会坏事,因为刚健+刚健的属性,使得它太过于刚暴因而容易冲动。此时若能得中,便可受到中道的影响,进而调剂他的行为,使其更符合成事的条件。

那么就这组变化告诉了我们哪几个朴素的道理呢?

首先,做力所能及的事,或者也可以说德需配位才能成事,这便是吉;其次个性也决定了成败和命运,太过冲动的人即便能力足够也容易出问题,这便容易悔。

反之,阴爻居阳位,便是志大才疏,德不配位,这一般是自负的人,即便出事了也不容反省自身,这样的人就容易出现吝或凶。

若是阴爻居阳位,那么《周易》往往将他拟比为一个有能力又不在意一时得失的人,这不正是德才兼备么,再加上阳爻+阴位,可以理解为阴阳相济,个性上体现为刚柔并济,这样的人做事自然是稳当的,结果自然是吉的。

那么阴爻居阴位,虽然为正,但往往若在有坎险或是处困境中,便需要援手相助才能脱困,毕竟其自身能力有限,而这就需要涉及到六爻中的应比关系了。这些小君都会在各卦的解读中说道,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多关注关注哦。

《周易》成卦后,各爻吉凶已定,大家只需照着吉做,而将悔、吝、凶引以为戒就是了。

并渐渐去归纳那吉凶条件和规律,慢慢的就可以抓住这世间人事变化的规律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