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贵州时寄语乡亲们:“希望大家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把乡村振兴搞得更好,祝愿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近年来,贵阳贵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化“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以农村“五治”为抓手,加快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春日的白云区牛场乡石龙村,青山叠翠,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贵阳市(白云区)华师一附中的师生们的欢笑声回荡在田间地头,他们专程来到这里开展研学活动。
贵阳市(白云区)华师一学校副校长 陈定逵:一方面我们想让学生体验一下少数民族文化,另一方面也想让学生深入农户,了解农民、农村和农业,亲身感受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站在自家新改建的庭院里,农村“五治”改出的幸福感,让村民何林妹笑得合不拢嘴。
白云区牛场布依族乡石龙村村民 何林妹:现在上厕所也方便了、用上了自来水、卫生搞好了、环境更好了,来我们这里旅游的人也多了。
自推进农村“五治”工作以来,石龙村突出个性化、主题化,通过党建引领、生态治理、文化塑魂,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成为乡村振兴的“样板间”。
白云区牛场布依族乡石龙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罗红燕:我们整合了自然资源、民族文化、红色文化。2020年至今,我们共接待了300多个团队,每年接待的散客、游客达到2万多人次。目前我们村有2家农家乐、4家民宿。
贵阳贵安始终把农村“五治”作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形成了市统筹、县为主、乡镇负责、村实施的“五治”联动机制,年度化、数字化、项目化推进“五治”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在南明区永乐乡干井村,整洁清爽的村道,绿芽新发的果林,处处迸发着生机与活力。
依托年产800万斤的果蔬农业,干井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无公害果蔬专业种植基地村之一。得益于“五治”春风的吹拂,干井村一边抓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同时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
南明区永乐乡干井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包本菊:今天开会主要内容是干井村产业发展,看我们在文化方面,从苗绣队伍上做文章,各位发表下意见。
将传统手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干井村依托民族文化深厚底蕴,初步组建起一支20多人组成的专业苗绣队伍。56岁的苗家绣娘王学菊拿起针线,与大伙一起绣出朵朵“致富花”。
南明区永乐乡干井村村民 王学菊:我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收入也提高了。我们想推荐一下自己的苗绣,推广出去后,可以增加收入。村里也有这样的想法,也对我们有培训,培训了五次了,现在已经接到一点订单了,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订单。
南明区永乐乡干井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包本菊:经过农村“五治”的提升,干井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变,群众也非常满意。下一步,我们将在产业发展基础上继续提升,在文化底蕴方面,不断发展干井村的苗绣刺绣,以“村委会+村民+企业”的运营模式提高村民的收入,真正让村民感受到我们干井村是“四在农家·和美乡村”。
春日里,黔中腹地“和美”乡村何其“美”。走进贵安新区平寨村,青石板路蜿蜒串联起改造后的布依族民居,传统榫卯结构与现代落地窗相映成趣。村民班云洪正在自家民宿整理房间,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游客。
贵安新区马场镇布依聚龙园民宿负责人 班云洪:自从农村“五治”开展以后,我们得到房子的改造,像我家农家乐已经整理出六七间房间。
环境焕新颜,乡村展新貌,村民得实惠。平寨村“五治”精细化推进,危房改造保留民族特色,污水处理站守护绿水青山,融入村规民约的文明积分兑换制度更是激发了村民参与“五治”的热情。
贵安新区马场镇平寨村“五治”工作负责人 陈明宪:下一步,平寨村将继续以“五治”工作为核心,通过盘活闲置农房、完善供水保障、推进垃圾分类处理、改造升级厕所及深化移风易俗等措施,进一步巩固农村“五治”工作成果,努力打造更加宜居宜业、乡风文明和美丽乡村,发展农旅融合,助力村民增收。
通过三年来的长效治理、系统治理,贵阳贵安农村实现了生态美、村庄美、产业美、生活美的蝶变升级。硬化路通组达户,文化墙绘讲述着乡村振兴的故事。贵阳贵安正以青山绿水为卷,以文明乡风为笔,绘就着“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富美新图景。
2024年,贵阳贵安通过农村“五治”扮靓人居环境,改造宜居农房超1万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8%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正常运行率99%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8%以上,“两书一约一会两榜”全面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重千钧,为贵阳贵安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2025年,贵阳贵安将持续深化农村“五治”建设。动态清零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巩固提升农村供水保障人口5.8万人,新建改造农村户厕7000户以上、农村公益性生态公墓20个,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把乡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富裕繁荣、和谐发展的美丽家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记者/邹健 海洋 李超
编辑/文卓異 责编/刘娅 审核/何旭 终审/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