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G

重低音传到对面十几楼

厦门体育中心综合健身馆负一楼

多家酒吧深夜噪音不断

居民叫苦连连

简直太崩溃!!!


“凌晨1点多,嘣嘣嘣的重低音能传到十几楼,像是给我们的心率带节奏,心脏都不舒服了”“小年轻喝完酒出来在居民楼下面打打闹闹,他们和商家是开心了,我们被吵醒却难以入睡了”“白天是‘体育休闲’,夜里却成了酒吧一条街”……


最近,导报热线频繁接到育秀路一带育秀中心、育秀厦工、蓝湾国际3个小区居民的反映。他们称体育中心综合健身馆负一楼的多家酒吧半夜扰民,影响了大家的生活和休息。

居民们质疑,体育中心综合健身馆负一楼原本定位是“运动休闲”,为何现在却变成了“酒吧一条街”?


怎么回事

一起来看看


01

噪音传播

物理老师拿自家小区当案例

在学校教物理的李老师,最近给学生上声学课时,会引用自家小区的例子。“噪音的传播并非随着楼层高度的增加而减少,高层建筑噪音分贝呈‘两头小中间大’的规律。”李老师介绍。


李老师是育秀中心的业主。她多次对马路对面综合健身馆负一楼的声波进行监测,“6到25层噪声较大,其中噪声最高区间在10层到20层,30层以上又较为安静”。她分析,这个数据会有些许变化,跟当天噪音的波长有关,但是大差不差。

育秀路沿街几个小区的许多居民,从去年底以来,都在关注此事。让他们不安的声源,来自于马路对面——体育中心综合健身馆负一楼AI运动汇商业街。


育秀里居民曾先生反映:“去年开始,体育中心综合健身馆负一楼,突然增加了多家酒吧,变成了酒吧一条街。音乐放得越嗨,客人就越多。”

在李老师看来,负一楼的半封闭构造,像“扩声器”一样放大并扩散了酒吧的音乐声。“在居民楼里听到的声音是经过地下街区‘扩声’后的,声音有经过叠加的效果。”

夜深人静的时候,这一切只会更吵。居民们睡不好,“中间楼层最容易被吵醒,凌晨1点多,综合健身馆负一楼嘣嘣嘣的重低音能传到十几楼,像是给我们的心率带节奏,心脏都不舒服了。”业主们为此拉了小群交流。


02

视频画面

半夜年轻人扎堆讲酒话

更“刺激”居民情绪的,是凌晨在综合健身馆负一楼里出来的消费者。

根据几个小区业主群里居民拍摄的视频显示,3月17日凌晨4点19分,一队队待客的出租车在育秀中心楼下排队,为了抢客人还竞相鸣起喇叭,声音刺耳。3月22日凌晨5点,11名从酒吧走出来的年轻人坐在育秀路上谈心,大声嬉笑,男男女女互相推搡,声音远远传来。

家住蓝湾国际的蔡先生总结说:“以年轻人为主,他们离开时酒精上头,常常于凌晨三四点在育秀路上大声向异性倾诉衷肠,边讲边唱歌,内心情感丰富的能在马路上讲几个小时的酒话。”


“给他们打扫卫生的工作,最后变成周边小区的物业来负责。”附近小区的物业工作人员罗先生说。

家住附近的几位业主,先后找过综合健身馆物业管理人员沟通,可效果并不明显。“去年年底,他们一度有安排人在门口站岗,会劝说商家和消费者保持安静。但是最近又没人站岗了。”居民曾先生说。

03

记者调查

凌晨噪音最大超100分贝


就居民们反映的问题,导报记者多次前往实地调查。3月23日凌晨2点16分,导报记者来到体育中心综合健身馆负一楼,发现这里一共有5家酒吧。虽然已过凌晨2点,但音乐声仍震耳欲聋,酒吧里坐满客人。

导报记者站在酒吧15米开外,手机上的噪声监控软件显示,大部分时间分贝值在80左右,最高分贝值超108,平均分贝超过90。半封闭的地下街区确实对音乐声有“加持”效果——在育秀路上听酒吧的声音依然很大,各种音乐杂响嘈杂在一起,形成了有节奏的混鸣。


就在导报记者离开综合健身馆之际,发现一名从酒吧出来的女子蹲在昏暗的角落,一边哭泣一边大声打电话,旁边有同伴安慰着她。通话中,女子突然嚎啕起来,声音撕心裂肺。嚎啕声夹杂在酒吧音乐的节奏中,在深夜里四处扩散。

相对而言,上半夜声音相对会稍微“小”一些。3月29日凌晨0点20分,导报记者再次来到综合健身馆AI运动汇酒吧外,这个时段测试酒吧音乐的分贝最小值49,分贝最大值86,分贝平均值72。


据律师林毅彬介绍,根据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一般商业与居民混合区,其环境噪声标准值为昼间55分贝、夜间45分贝。林律师分析,按《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经营中的文化娱乐场所,其经营管理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其边界噪声不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04

物业解释

没有执法权,只能引导劝阻

带着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导报记者采访了综合健身馆物业负责人王女士。王女士表示,现在AI运动汇商业街有多家酒吧,他们也了解到了噪音扰民的情况,“我们大家都在齐抓共管,包括他们酒吧自己也有加派保安维持秩序,有时候就是偶尔个别喝酒的,会把控不住自己,我们也都有及时去劝”。“有的客人是顺路从梯子走上去的,又不能把他怎么样,主要是这个原因,如果有逗留的话我们会去疏导。”综合健身馆物业安保负责人唐先生表示。


王女士称,噪音扰民的情况,物业有跟商户沟通,也一直在和甲方房东沟通此事,“我们当时的管理方法就是晚上的时候尽量引导客人往另外一边走,但我们物业没有任何权力,只能劝阻”。

周边小区居民大多不认可物业的说法。“招商、收租的时候你们有办法,管理商家你们就没办法了?”一位居民说。

05

部门回应

经营业态符合招商要求

责令采取有效降噪措施

对于体育中心综合健身馆负一楼半夜扰民问题,职能部门也在积极介入。

思明城管执法局表示已经关注到相关问题,筼筜中队保持高度重视,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宣传引导。联合街道、社区、派出所等部门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在新落户商家装修前即落实政策告知,提醒商家装修时考虑隔音效果。二是执法人员每日专门对该路段进行巡查执法。三是针对具体涉投诉商户,中队多次约谈经营业主、体育中心、物业管理方,责令采取有效降噪措施,目前6户商家采取增加隔音门等降噪措施整改。执法人员对“小城故事”“宝贝贝”等整改效果不佳、检测噪声超标的,予以立案处罚。四是积极跟进、督促体育集团做好相关整改工作。

下一步,思明区城管执法局将继续依法依规对相关违规现象进行查处。


根据“厦门体育集团场馆”公众号相关推文介绍,厦门市体育中心综合健身馆AI运动汇商业街的定位是“体育休闲消费及各类培训项目为业态的综合项目”。对此有市民质疑,在这里开办多家酒吧是否有违最初的定位?

对这一问题,厦门市相关主管部门近日在12345平台上回复:综合健身馆地下商业街的经营业态已调整为体育及商业配套,所有商户皆通过正规招商渠道引进,流程公开透明,合法合规,符合招商要求。


上述回复中对噪音扰民问题也作出回应,针对散场客户大声喧哗的问题,现已通知商户及现场工作人员增强散场时的管理,成立专门的疏散监督小组,防止部分客户在营业结束清场期间噪音过大影响周边居民休息,避免噪音扩散,保证营业结束后清场的安全、有序、安静。同时,出于对保障周边居民正常休息以及酒吧散场客户夜间安全考虑,设立了一块等候区,用于安置散场客户,处理突发事件,防止周边居民受噪音影响无法正常休息、客户出现安全事故,并引导车辆开入停车场内接送客人,避免鸣笛等噪音扩散。此外,近期将组织专业团队针对商业街加装隔音设施等内容展开探讨,找到合理方案对商业街负一楼与一楼之间隔音不好的情况进行解决。


如何整改负一楼

让综合健身馆更贴近民生服务的初心

本报将继续关注


海峡导报记者 朱黄 郑丽金 文/图

海峡导报微信(ID hxdbwx)整合编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