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约:3072 字

阅读时间约:5 分钟

本文章节:

01、三观没有对错,但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02、三观的形成和改变,与原生家庭、时代发展等有关

03、“宇宙观”的形成,将带领你进入新的人生境界!

01、三观没有对错,但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人的三观,你肯定听说过,但你知道吗?人还有一个第四观,那就是宇宙观。

我们常常说的“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这3个概念到底是什么意思?

其实没必要解释得太高深。“三观”说白了就是:

世界观,就是你认为这个世界是怎样的?世界在你眼中是怎么样的?

人生观,可以理解为你想过一个怎样的人生?有什么人生目标?

价值观,如果让你给生命中的东西都定个价值,从高到低往后排,你会怎么排?



此图为AI生成

这3个大观念里,又分别有很多细微的选项。人们通过各自的选择,排列组合,就形成了每个人都不完全一样的三观。

所以,严格来说,“三观”是一种选择,它没有绝对的对错。

但是,三观指导着每个人的行为和选择,不同的决定又导向了不同的结局。

所以,既然我们选择了某种三观,无论结果是好是坏,我们都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自己选的路,别把锅甩给别人!

2022年,“香港国安法”正式生效,“港独”们纷纷往英国跑。

他们天真地以为英国是避风港,只要手握英国发的“BNO护照”,就能摇身一变成为英国人,享受全套福利。

可现实给了他们狠狠一巴掌,到了英国,他们连糊口都费劲,只能在贫民区混口饭吃,甚至罹患抑郁症自杀。

这些人平时对待身边的人可能非常友好,亲朋好友觉得他们是很善良的人。可是,他们的三观出了问题,认为大陆威权,人民愚昧无知,最后支持“港独”。

他们选择了不合时宜、背离国际社会发展大趋势的三观,那就只能自食其果,怨不得别人。从现在的结果来看,这种选择是非常无知愚昧的。

02、三观的形成和改变,与原生家庭、时代发展等有关

当然,有些网友可能说,“我好像没主动选择三观啊,它是不知不觉形成的”。

有这种感觉很正常,在儿童、青少年时期,甚至是刚成年的时候,我们确实很难觉察自己的三观,更别说选择了。

原生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土壤”,它对“三观”有着很大的影响。

如果父母为人正直、特别有精神追求,那孩子一般也会洁身自好,内心富足,懂得追求人生的价值。

可要是父母总在家吐槽、抱怨,怼天怼地怼空气,那孩子大概率也会缺乏自我反省的意识和能力,遇事就怪别人,浑身都是负能量。

父母对现实世界、历史文化的见解,也会在茶余饭后一点点地渗透给孩子,影响孩子的世界观。

如果家族中曾经有人因时代因素造成了心理创伤而走不出来,那更会影响下一代而不自知。

简单来说,绝大部分孩子早期的三观,往往是跟父母和家族高度相似的。

除了原生家庭之外,很多外界因素也影响个体的三观,比如我们遇到的人和事,看过的书籍、影视剧、动漫作品,玩过的游戏等等,都有可能“雕琢”三观。

所以父母们可要上点心,要留意孩子接触的信息,小心他们被带偏!

还有,时代背景也是三观的重要影响因素,值得重点说一下。随着时代变化,人的认知维度的提高,三观有可能会发生改变。

就拿我自己来说,在我小学中学那会儿,国内的经济、科技水平和西方发达国家差了几条街,西方媒体又装得道貌岸然的。

年少无知的我信以为真了,觉得咱们中国真是太落后、太不文明了,西方发达国家才是天堂,自然有强烈的崇洋心理。

可是,随着我长大,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让我了解到更多历史知识和社会复杂性,认知维度不断提高之后,我的三观发生了转变。

我开始意识到,西方发达国家没有他们吹嘘的那么美好,它们崛起的过程中充满了“黑历史”。说直白点,盎格鲁撒克逊族里的很多人就是一帮“世界强盗”,信奉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与他们讲道理无异于对牛弹琴。

再后来,以巴冲突、海外抖音TikTok的出现,直接把西方国家精心编织的信息茧房给砸破了,拆穿了他们那套“普世价值观”的谎言。如今,DeepSeek和新凯来又横空出世!

现在,我还掌握了精准心理学的高效知识,能深入到内隐记忆层面理解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理解了“人性三原色”,我的认知维度已经大大提升了。

尤其是我们颠覆性地发现精神心理领域的“第一性原理”之后,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突破。
比如,典型的“双相情感障碍”的真正病因原来是心理社会因素,是大量的病理性记忆导致的,相当于多个心理问题叠加而成。如果主要的病理性记忆得到高效修复,患者可以快速撤药。

伟涛就是典型的双相障碍患者,但我们将他的病情分解为17个心理问题,然后用3PT(精准精神心理病理性记忆修复),逐一寻找并修复了这背后的病理性记忆。

很快,伟涛真正走向了康复,精神科药物早已彻底停掉了,还回到了正常的学习轨道上。现在伟涛已经毕业,在杭州工作,还谈了女朋友。

这种颠覆性的临床实践,使我的内心深处更加自信了。所以,现在我的三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深刻看清了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的真实嘴脸,深深地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这种三观可以说建立在信息发达(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和充分的自信基础上。

这是不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某种程度上,我认为是。

因为当我看到不符合我原来的三观的信息时,我是本能般地震惊、不舒服的,我可以选择不相信、看不见,继续维护自己的原来的三观,继续崇洋;

但我也可以选择停下来,反思自己的观念是不是有问题,主动搜索更多的信息,作出更加理性的判断,调整自己的三观。

当我重新作出选择之后,才发现积极、正确的三观对我的帮助是如此之大。

我看事情看得更透彻了,做决定更轻松了,人生困难程度降低了,“人间清醒”的感觉真是爽。

03、“宇宙观”的形成,将带领你进入新的人生境界!

那“宇宙观”又是什么?

是人类对宇宙起源、演化,人类在宇宙中地位的思考。



此图为AI生成

很多人听到这就已经不耐烦了,这虚无缥缈的宇宙观跟我有啥关系?

确实,没什么直接关系,所以很少人会形成清晰的“宇宙观”。

而世界首富马斯克就是这“很少人”之一。

2019年,马斯克和马云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进行了一场备受瞩目的对话。他们谈到了“火星”。

马云说,“听说你要去火星?我对火星没有兴趣,我对地球上发生的一切更感兴趣。”



图片来源于网络

马斯克当然不认同,他的宏愿就是要带领人类移民火星。

马斯克说,他不是觉得地球没希望了,但地球上确实会发生人类无法控制的事情,导致文明被毁灭,人类灭绝,总得有人想到这个结果,开始做准备。

“有一天当人类成为多星球生存的生物时,人类社会将有可能实现超越地球的更大发展”。

可见,即使是“大咖”马云,他也缺乏宇宙观,他也理解不了马斯克的想法,两人不在一个认知层次上。

在马斯克眼里,移民火星根本不是天方夜谭,而是通过技术突破可以实现的。既然技术上有可能性,那就等于有机会。

他说,在地球45亿年中,现在第一次有可能让生命离开地球生活,“但这个机会窗口可能长、可能短,所以我们要抓紧”。

当绝大部分人想到的还是“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马斯克就已经想到“人类不能放在一个星球里”,向宇宙发展才是硬道理。

这就是认知层次的差距。

马斯克的宇宙观和他的“三观”构成了属于他自己的思想体系,还深刻塑造了他创立的那些公司的发展使命。

当然了,我们作为普罗大众,认知层次、知识储备当然很难达到马斯克的水平。但这不代表我们不能有意识地建立自身的“宇宙观”。

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具备清晰的“宇宙观”,人生又会进入另一个境界。

“宇宙观”能让人变得更谦卑,在浩瀚宇宙面前,我们每个人渺小得跟尘埃似的,哪有资本去自恋、去傲慢?

“宇宙观”能让人拥有时间思维和超宏大的空间思维。生活里的困难挫折、天灾人祸,其实放在宇宙里不过都是“自然规律”,实属常事。

人的认知格局大了,心态也就更稳了,不管是得了多大荣誉,遭了多大挫折,都能宠辱不惊。

还有,“宇宙观”能够更容易帮助个体找到一生的意义,甚至是使命感。

马斯克就是典型的例子,用“移民火星”计划解决人类文明存续的问题,就是受他那独特“宇宙观”影响。

当然了,“宇宙观”也有副作用。要是你的人生境界太高,你的身边人理解不了你,你可能会被人非议,也没啥朋友,过得比较“孤独”。

但那又怎么样?只要我们做的是有意义的事,能实实在在地解决现实问题,那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

你还可以重新定义孤独,这不一定是个贬义词,既然孤独,那就享受孤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