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汇区康健街道的梧桐街巷间,一抹亮眼的“志愿蓝”成为春日里最温暖的风景线。由康健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组建的“康乐暖心办”骑行服务队,将原本需要居民跑腿的政务服务“搬”到了家门口,用“小轮子”转动起社区治理的“大民生”。

“没想到打个电话就能享受上门服务,你们比家人想得还周到。”近日,紫荆党校居民区居民浦阿姨在病床上完成长护险状态评估申请后,握着骑行队员的手连声道谢。这位因心脏手术刚出院的残疾老人,在工作人员冒雨上门服务时,现场通过设备与后台实时连线,仅用20分钟就完成了原本需要3次跑腿的评估流程。


上门办

这样的场景在康健并非个例。80岁独居老人尹奶奶急需调取婚姻登记档案时,骑行队带着全套设备上门,通过“云取号”系统与综合窗口视频连线,当天下午就将盖好公章的证明送到尹奶奶家中。“以前总怕给社区添麻烦,现在一个电话就能解决问题。”尹奶奶的感慨,道出了许多高龄独居老人的心声。


上门办

据了解,这支骑行队由党员和青年骨干组成,可办理公安、民政、医保等11个条线189项业务。针对老旧小区信号薄弱问题,队员们创新采用“楼道办公”模式,确保服务不断档。自2024年9月以来,他们已累计为行动不便居民上门办理残疾证换证、医疗费用打印等业务30余件,实现服务响应率、处置满意率双100%。


非遗刻纸技艺与雷锋精神结合

在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过程中,康健街道将雷锋精神深度融入政务服务。近日,骑行队联合区社保中心、医保中心开展“康乐缤纷集市”,为居民提供政策咨询、健康义诊等服务。队员刘光跃将非遗刻纸技艺与雷锋精神结合,创作的系列作品在街道职工书屋展出,吸引数百名居民参观。

“我们不仅要做事务办理的‘店小二’,更要当精神文明的传播者。”骑行队在上门服务时同步开展“雷锋故事微宣讲”,累计为居民讲述新时代“凡人英雄”事迹16场。走访过程中,队员们还慰问了高龄老人,并送上自制刻纸作品,同时详细讲解“远程帮办”服务,让红色基因在服务中传承。


远程帮办

作为全市首批5A级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康健街道持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除了“移动虚拟窗口”,街道还在11个居民区设立“远程帮办”服务点,通过“屏对屏”在线审核与“面对面”现场服务结合,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完成业务办理。数据显示,服务至今,通过线上渠道办理的业务量同比提升20%,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远程帮办

长虹坊居民区党总支与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党支部的共建签约仪式,为“康乐暖心办”注入新动能。签约现场,骑行党员青年与居民区书记组成“红色服务组”,带着智能终端走进困难党员家庭,开启“政策到家”特别行动。服务组通过现场演示住院保险线上理赔流程,当得知其老伴符合长护险升级待遇条件时,队员当即启动“云评估”通道,医保专员视频连线解读评估标准。躺在床上养病的老党员握着队员的手说:“组织把服务送到床头,比子女想得还周到。”

据悉,康健街道将继续深化“康乐暖心办”品牌,通过数字化转型和志愿服务创新,打造更多“家门口的政务服务标杆”,让每一位居民都能感受到“美美、暖暖、融融”的社区温度。

记者:吴会雄

编辑:宁平英

校对:耿洁玉

审校:韦丽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