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与胆就像一个协同运作的整体,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主条达疏泄,支持气机升降。如果肝气不舒,胆汁排泄不畅,身体气机的升降就会受阻,给疾病造成“可乘之机”。因此,要通达肝胆之气。

中医里有一个重要穴位,可以肝胆同调,舒畅肝胆。掌握好它,对于肝胆上出现很多问题都能调治。

像胆囊内的诸多疾病,如胆囊炎、胆结石;或因肝经失调导致的口苦咽干、寒热往来等,都可以用它来调治,这就是“阳陵泉穴”。

“阳陵泉”一穴通肝胆


阳陵泉穴是足少阳胆经的合穴。中医理论有“合治内腑”的说法,也就是说当脏腑出现病变时,最先要寻求合穴的帮助。因此对于胆囊内出现的很多疾病,都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另外,肝胆相互作用,互相影响。阳陵泉在调理胆的同时,也能有效调理肝。

古籍中有记载:“有病口苦,取阳陵泉”。中医经典《针灸甲乙经》也明确指出:“口苦好太息,阳陵泉主之”。这些都在强调阳陵泉对于疏通肝经的作用。

不仅如此,阳陵泉还是治疗筋病的要穴。《难经。四十五难》云:“筋会阳陵泉”。

而又因肝主筋,因肝虚不能养筋导致的肢体麻木,手足振颤,肌腱挛缩等症,多属阳陵泉的治疗范围,能帮助我们舒筋缓急、通筋活络。

阳陵泉穴 能解决五类疾病

第一类:口苦、胆囊炎、胆结石、肝炎


阳陵泉有调节肝胆气息的作用,可疏利肝胆。能缓解缓解口苦、胆囊炎、胆结石、肝炎等症。

第二类:胃痛、胃胀、呕吐

当出现胃部问题时,阳陵泉穴能通过调理肝气,滋养脾胃。可以减少肝对脾的压制,调理脾胃病。

第三类:肌肉组织疾病

阳陵泉穴位是筋脉汇聚之处,有舒缓筋脉并增强肌肉力量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落枕、颈椎病、肩痛、肢体麻木等症。

第四类:胸肋疼痛

中医认为“经络所过,主治所及”,而阳陵泉作为胆经上的腧穴,是治疗胸肋间神经痛的重要腧穴。

第五类:侧身疾病

胆经循行于身侧,阳陵泉穴通过通利肝胆之法,对侧身疾病产生调理作用。像耳鸣、耳聋、半身麻木等症。

阳陵泉穴的保健推荐

01按摩法


大拇指分别按压两腿阳陵泉穴位,均匀用力,上下揉动约50次。一般情况下,可以每天按摩1~2次,每次按摩大约2~3分钟。

02艾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03点压法


将五根牙签捆绑在一起,每天点压双侧阳陵泉穴30分钟。(对于肝胆经气血异常的病症,治疗作用尤为明显,需要长期坚持)

参考文献:

[1]李源涛. 阳陵泉穴主治应用的古代文献研究. Diss.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
[2]何伟凤, and 李万瑶. "阳陵泉穴的功用." 蜜蜂杂志 10(2002):
[3]武兆文, and 赵惠. "阳陵泉穴的临床应用." 临床医学进展 13.6(2023):

[4]苏强, 张峰, and 单秋华. "阳陵泉穴现代研究概况." 西部中医药 22.005(2009):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