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剧本杀:三家分晋与三国归晋的千年轮回梗》
—— 从 "晋" 字的魔性循环看古人的起名玄学
第一幕:春秋末期的 "晋国狼人杀"
事件回放:
公元前 453 年,韩、赵、魏三家合伙砍了智伯的头,把晋国这块大蛋糕切成三块,史称 "三家分晋"。
- 晋国特产:盛产政治家(晋文公重耳)、军事家(先轸)、以及爱喝醋的山西老醯儿
- 分裂后遗症:战国七雄有一半是晋国 "前员工",相当于今天的 BAT 拆分出美团、字节、拼多多
轮回伏笔:
- 分裂的晋国留下 "晋" 字 IP,被后世帝王反复注册
- 赵魏韩三国的灭亡方式:韩被秦灭,赵被秦灭,魏被秦灭...(秦国:晋国人的集体仇人)
三家分晋
第二幕:三国末期的 "晋朝剧本杀"
事件回放:
公元 280 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灭吴,结束三国鼎立,国号 "晋"。
- 晋朝特产:盛产玄学大师(竹林七贤)、败家子(晋惠帝 "何不食肉糜")、以及爱喝五石散的嗑药青年
- 统一迷惑行为:刚统一就搞分封制,导致八王之乱(古人版 "公司刚上市就分股权引发内斗")
轮回铁证:
- 国号复制粘贴:相隔 500 年,都叫 "晋",仿佛在玩 "历史版 QQ 炫舞"
- 地理重合度:春秋晋国在山西,司马晋朝定都洛阳,两地相隔仅 300 公里(古人版 "迁都不出省")
- 分裂诅咒生效:司马晋朝统一 51 年后分裂为东晋和十六国,比春秋晋国分裂更快(历史:说好的轮回,怎么加速了?)
三家归晋
第三幕:历史学家的破案现场
考古学家发现:
- 春秋晋国的 "晋" 源于首任国君唐叔虞封地 "唐",因境内有晋水改名
- 司马晋朝的 "晋" 源于司马昭被封晋王,属于政治投机蹭热点
地理学家吐槽:
- 春秋晋国是北方大国,司马晋朝统一后版图更大,但控制力还不如前者(像极了某些公司扩张后管理混乱)
哲学家在线抬杠:
- 韩非子:"历史像车轮,永远向前滚"(法家版反轮回论)
- 朱熹:"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儒家版轮回鸡汤)
第四幕:冷知识大爆炸
- 国号撞车事故
- 除了春秋晋和司马晋,还有五代十国的后晋、蒙古的 "大蒙古国" 短暂称晋
- 现代山西车牌号 "晋 A",堪称 "晋" 字 IP 的终极延续
- 文学界玩梗实录
- 《三国演义》开篇 "话说天下大势",直接给轮回论打 call
- 游戏《全面战争:三国》里,玩家可以选择 "晋国"mod,体验穿越时空的酸爽
- 2.科学家的降维打击
- 地质学家:山西高原的黄土层厚度达 100 米,比晋朝存在时间长 1000 倍(物理层面的 "历史厚重感")
- 气象学家:山西年均降水量 400mm,和晋朝的 "水逆指数" 成正比
终极结论:历史的 "晋" 字陷阱
所谓轮回,本质是:
- 古人起名偷懒:喜欢用前朝地名 / 封号当国号(刘邦:汉中王→汉朝;李渊:唐国公→唐朝)
- 后世强行脑补:用结果倒推原因,把巧合包装成天命(类似星座学的历史版)
- 地理决定论:山西表里山河的地形,导致此地反复成为割据 / 统一的关键(物理外挂比轮回靠谱)
如果非要信轮回,建议看看《晋朝生存指南》:
- 第一定律:不要在山西搞分封制
- 第二定律:警惕姓司马的权臣
- 第三定律:珍爱生命,远离五石散
毕竟,历史不是剧本杀,没有存档读档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