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过安宁河谷,在四川省德昌县德州街道安宁村连片标准化种植基地里,拇指大小的红宝石缀满枝头。近日,我们走进村庄,解码特色农业激活乡村振兴的密码。
安宁村连片标准化覆盆子种植基地。德昌县委宣传部供图
初到覆盆子种植基地,满目青翠间跳跃着点点朱红。一颗颗红彤彤、圆润饱满的覆盆子镶嵌于绿叶之间,既扮靓了春日田园,也承载着村里人的致富希望。过去,覆盆子只是村里人农闲时的“山间零嘴”。如今,这枚“小红果”已摇身一变成为农民们致富的“金果子”。
“我们种植的是树莓科植物,学名覆盆子,兼具药用和食用价值。”基地负责人张显培介绍,“每百克果实富含膳食纤维3.2克,维生素C达32毫克,特别花青素含量是蓝莓的3倍,具有护肾明目、延缓衰老的保健功效。”
据其讲述,基地自去年10月引种以来,经过6个月精细化管护,迎来了首季丰收。
采摘装框的覆盆子。德昌县委宣传部供图
目前,80余亩示范基地逐步进入丰产期,每亩单季产量约1500-2000斤区间,通过措季栽培可实现一年两熟,按市场均价40元/斤计算,亩均年产值可突破15万元。此外,基地内黄树莓、橙树莓、黑树莓等特色品种渐次成熟,不仅满足了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也为基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我们的鲜果主要供应京津冀、成渝都市圈的高端商超。”张显培看着正在田里采摘的工人说,“目前,整体种植规模还较小,面对供不应求的市场需求,我们将以‘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方式扩大种植规模,同时带领有意愿的本地群众同种植、共致富。”
“我在德昌收购草莓、桑椹已经很多年了。今天,第一次尝到德昌的露天树莓,味道真的很惊艳。香甜的口感、绿色生态的种植方式一定会吸引很多的消费者前来,市场前景一定不可限量。”现场来自福建的收购商赖顺章在品尝了几颗树莓后赞叹,这么好的露天树莓,得益于德昌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这里种植的露天树莓展现出独特优势。年均300天的充沛日照与优质水源,孕育出颗粒饱满、甜度突出的生态果品。
即将成熟的覆盆子。德昌县委宣传部供图
从山间野果到致富明珠,安宁村的覆盆子产业如今才拉开序幕。未来,相信这条“红色经济链”不仅能串联起村民的增收希望,更能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科技赋能传统农业,生态价值赋能乡村振兴,德昌正以特色产业为笔,在乡村振兴画卷上描绘出更绚丽的篇章。(付苧娇、陈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