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36年12月12日是不平凡的一天。经过这一天,我们国家处于水深火热的生活终于结束了,我们国家终于与公民党开始共同抗日了。在这伟大目标的实现当中有些人是功不可没的,像杨虎城和张学良,这二人就在这场合作当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之后人们也将二人记录在教科书当中,来让世人谨记二人的功劳。但是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期待着这一天,像蒋介石,他就非常不希望这一天的到来。之后在蒋介石的葬礼上,张学良的态度并不是很好,只留下十六个字就走了。
一、蒋介石杀掉杨虎城
在中共合作之前,蒋介石一直想进攻陕北,当初更是做出让人们厌恶的做法。蒋介石不让张学良与日本人作斗争,反而让他去围攻共产党,这一做法给了日本人足够的机会对中国疯狂进行占领,后来日本人也的确拥有了我们国家许多的领土,那些无辜的百姓也处于日本人的魔掌当中,每天都担惊受怕。
好多人都意识到蒋介石这么做是不对的,也都劝他与共产党合作,共同抵抗日本人。但是蒋介石不仅不听,而且逮捕了那些不同意自己的人。后来日本人也越来越嚣张,这也使我们国家当时出现了许多爱国人士。
后来,不出所料,蒋介石失败了,但是他却觉得是那些劝和人的错,正是因为他们劝和,让共产党的势力逐渐扩大。之后蒋介石逃到了台湾,但是在逃跑之前,他把发动西安事变的杨虎城杀了。除了杨虎城,张学良也是发动西安事变的人,但是蒋介石并没有杀掉张学良,这是为什么呢?
二、蒋介石不敢杀张学良
张学良并不是普普通通的黎民百姓,因为他是张作霖的长子,而张作霖是当时非常出名的军阀首领。人们都管张作霖叫“大帅”,作为张作霖的长子,人们也叫他为“少帅”。张作霖在当时是一般人不敢惹的,他是北洋军阀中的头目,在北方拥有自己的部队。
在1928年,张作霖死在火车上了。因为这辆火车被日本人炸掉了。当时张学良只有二十七岁,但是面对父亲的突然离世,张学良也必须扛起重担,子承父业。就像《示儿》中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样,张学良也没辜负父亲的期待,做得非常好。日本人杀害张作霖也是因为当时和他谈条件没有谈拢,所以才出此下策。张学良继任后,为了对得起父亲,一直拒绝和日本人合作。而且人们都十分崇敬张学良,所以想杀他没那么容易。
而且张学良还有自己的军队,还凭借自己的英俊和交际,有许多朋友,其中宋美龄就很仰慕他,也为他求情过许多次。
而且,当初张学良也帮助过蒋介石,还不止一次,曾经多次伸出援助之手。尤其是中原大战的时候,如果没有张学良的帮助,蒋介石可能也不会取得战争的胜利。
三、张学良只留下十六个字
蒋介石发现杨虎城和张学良发动了西安事变之后,就将二人囚禁起来了。之后蒋介石逃到台湾,也将张学良押送到了台湾,这一囚禁就是好几年。
张学良相当只活了三十五年,在这三十五年之前,他与蒋介石是拜过把子的兄弟,二人的关系很好,宛如亲兄弟一样。但是二人却有不同的思想观念,这一点在抗战的时候体现得淋漓尽致。二人也是因为抗战才决裂的,特别是蒋介石还囚禁了张学良那么多年,可见两人的关系已经做到了尽头。
后来蒋介石去世了,张学良原本不打算去,但是宋美龄一直求他去,张学良迫于无奈还是去了,但只留下了十六个字就走了。“你对我的关怀我能感受的了,但我们的政治之争使得我们没法能成为很好的朋友”,从这些话语中体现了张学良对蒋介石十分复杂的感情。
结语:
就像《论语》中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这一生能碰到一个好朋友真的不容易,而能成为长久的朋友也一定要有相同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示儿》
《论语》